FOREXBNB獲悉,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2024年整體經濟發展相對平穩,在國家報廢更新各地方以舊換新以及的共同促進之下,2024年國內車市零售增長相對較好。尤其是乘用車零售實現6%的較強增長。中國新能源車高速發展,經濟不發達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新能源車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前期高速發展的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區的新能源車地位持續下降。

從區域結構來看,小城和縣鄉市場,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尤其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等車市表現較強,實現了整個北方車市、中西部車市小城縣鄉市場拉動車市增長的新格局。崔東樹認為這與中國新能源車發展階段和區域人口消費都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與人口結構以及經濟結構有密切關係。大學生的的返省返鄉比例提升以及中老年農民工的返鄉,帶來了縣鄉市場小城的車市消費較好發展。

1、全國乘用車市場銷量走勢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1

2024年的經濟最發達地區的車市地位下降,最不發達地區的車市地位回升,這從汽車私車普及看是很好的事情。

目前看到的是西北和東北表現很強,近幾年份額持續回升。在2023年西北和東北的份額開始明顯回升,而西北已經是歷史高點,東北的表現也是回升到2018 年的水平。

華東和華南近兩年持續下滑,目前已經連續下滑兩年,其中華南降到2018年前的水平,而華東還是在高位表現,這也與內需推動發展相關,江蘇、浙江與上海的新能源車錶現較強。

2、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變化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2

中國新能源車高速發展,經濟不發達地區和北方地區的新能源車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前期高速發展的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區的新能源車地位持續下降。

3、燃油車的北方地區車市回暖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3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等措施對中國經濟再平衡帶來結構性影響。通過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要求中國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能源產品等方式,能促使中國改變貿易結構,讓美國在貿易關係中佔據更有利位置,實現貿易平衡,從而振興美國國內相關產業,增加就業崗位。

廣東等地區用工需求下降,省內就業比例上升:據《2023 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中部地區的農民工省內就業的比例由 2022 年的 44.4% 提升至2023 年的 48.3%;西部地區的農民工省內就業的比例由2022 年的 52.5% 提升至 2023 年的 55.5%。

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和投資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區在鐵路、公路、能源、製造等方面發展很快,產業園區不斷興建,為農民工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隨著中西部地區設立自貿區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快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增大。一些農民工選擇回到家鄉,參與當地的建設項目,減少離鄉背井的經濟和家庭負擔。由此推動中西部和北方地區的購車需求上升,燃油車的下降幅度也有較大的差異。

4、各省新能源滲透率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4

2024年全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12個點,其中新疆、內蒙、寧夏、黑龍江部分北方地區的提升幅度較大。

5、插混拉動北方車市增長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5

插電混動近幾年發展對拉動新能源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尤其是可以看到北方地區插電混動在新能源車中佔比相對較高,全國2024年佔比是42%,而像西藏、黑龍江等新能能源車中的插電混動的佔比達到80%左右的比例,寧夏、甘肅、遼寧的插混佔比也達到68%的比例,實現了較強的增長。

由於北方地區的這個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並不是很充足,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鎮和線下市場,充電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而且在冬季這個。發動機對產生熱量,這樣實際上是燃油車有更好的冬季的使用效果。而且應該說發動機不僅提供電能不。而且能夠提供熱能,所以這樣的話,北方地區實際上對插電混動等車型有更好的接受度,推動了插電混動車型在北方地區。對燃油車的替代,所以我們的觀點也是,插電混動實際上跟燃油車是同一類的產品,不依賴於基礎設置可以去發展。因此在海外市場和中西部,我們認為插電混動都有較大發展空間。

而南方地區插電混動的佔比只有30%,也就南方大部分地區的70%是純電動車,30%是插電混動。像上海等地區只有20%是插電混動。北京插電混動佔比雖然只有35%的比例。但是由於北京是不給插電混動新能源牌照,所以北京的插混是油車的轉化,而且2023年度和諧2024年的拉升幅度驚人。

6、乘用車的小城縣鄉市場回升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6

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推動區域市場的和諧發展。從建築業流向服務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 年建築業農民工佔比 15.4%,相較於 2014 年的 22.3%,有超1500 萬人離開建築業。部分老農民工返鄉,這些建築工地的農民工歲數偏大,只能回老家生活,很難去幹外賣、網約車等服務業。

收入差距縮小:雖然東部地區農民工月均收入仍高於中西部地區,但差距正在逐漸縮小。2023年,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 5172 元,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 4567 元,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 4376 元。因此更多農民工從大城市回到小城縣鄉市場,推動車市結構的小城鎮回升。

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實際上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汽車的普及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家庭第二輛車等車市發展,然後在2020年以來獲得了較強的增長,特大城市從2017年11.7%的份額上升到2023年15.4%的份額,體現了整個大中型城市,特大城市在新能源車帶來的車市的推動效應,形成了在前期特大城市市場銷量萎縮,而隨著新能源車崛起又出現了市場銷量回升的特徵。

7、各區域的小城縣鄉市場回升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7

人口就業結構和生活選擇改變。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縣域回流:中小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農村改造推進,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如各地農村電商發展,讓農民工在家鄉做電商能獲得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庭。“家門口” 就業成為新趨勢,農民工省內流動比例增長至 61.8%。高房價推動城市生活成本高:房地產不是經濟的支柱,反而是消費的抑制因素。城市房價、教育、醫療等生活成本持續攀升,而農村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生活壓力較小。

8、大學生成為調節人口區域結構的重要因素

崔東樹:2024年國內乘用車零售實現較強增長 北方地區對車市拉動尤為明顯 - 圖片8

中國大學畢業生每年千萬人口級別的變化,前期是到北上廣深,但太難可持續就業了。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東部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人考慮到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使得人口在不同區域之間的分佈更加均衡。這種流動有助於緩解東部地區人口壓力,為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帶來人才和創新活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24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近五年應屆本科生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 2019 屆的 20% 降至 2023 屆的 16%,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2023 屆為 25%,在二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從 2019 屆的 54% 增長至2023 屆的 59%。

隨著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電子信息、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迅速,提供了大量與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房價壓力大,而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生活壓力較小,且薪資水平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生活性價比更高。近年來中西部地區重點城市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大學生流向中西部地區的比例有所上升。

從城市流向地級及以下地區。2022 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較 2018 屆下降了 19%,而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提昇明顯,2022 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在該地區就業的比例較 2018 屆分別增長了 11%、8%。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如大學生村官計劃、三支一扶等,為畢業生提供了在基層鍛煉和發展的機會。一些地級及以下地區的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如一些縣級城市的現代農業、旅遊產業等,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

年輕人是買車的主力,尤其是高學歷的年輕人是購車的主力,而且是購買新能源車的絕對的推動力量。因此我們看到近期新能源車市場中,尤其是插電混動帶動了整個小城縣鄉市場的插電混動的較強的增長。2024年小型城市插電混動滲透率提升8.9個點,縣鄉市場提升8.8個點。而特大城市僅提升8.5個點,大型城市提升7個點。插電混動的發展對整個車市的結構性的活躍帶來巨大推動,同時也對小城縣鄉市場的發展帶來很好的推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