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获悉,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2024年整体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在国家报废更新各地方以旧换新以及的共同促进之下,2024年国内车市零售增长相对较好。尤其是乘用车零售实现6%的较强增长。中国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前期高速发展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的新能源车地位持续下降。

从区域结构来看,小城和县乡市场,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尤其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等车市表现较强,实现了整个北方车市、中西部车市小城县乡市场拉动车市增长的新格局。崔东树认为这与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阶段和区域人口消费都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人口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大学生的的返省返乡比例提升以及中老年农民工的返乡,带来了县乡市场小城的车市消费较好发展。

1、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走势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1

2024年的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车市地位下降,最不发达地区的车市地位回升,这从汽车私车普及看是很好的事情。

目前看到的是西北和东北表现很强,近几年份额持续回升。在2023年西北和东北的份额开始明显回升,而西北已经是历史高点,东北的表现也是回升到2018 年的水平。

华东和华南近两年持续下滑,目前已经连续下滑两年,其中华南降到2018年前的水平,而华东还是在高位表现,这也与内需推动发展相关,江苏、浙江与上海的新能源车表现较强。

2、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变化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2

中国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前期高速发展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的新能源车地位持续下降。

3、燃油车的北方地区车市回暖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3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等措施对中国经济再平衡带来结构性影响。通过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要求中国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等方式,能促使中国改变贸易结构,让美国在贸易关系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实现贸易平衡,从而振兴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广东等地区用工需求下降,省内就业比例上升:据《2023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农民工省内就业的比例由 2022 年的 44.4% 提升至2023 年的 48.3%;西部地区的农民工省内就业的比例由2022 年的 52.5% 提升至 2023 年的 55.5%。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在铁路、公路、能源、制造等方面发展很快,产业园区不断兴建,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随着中西部地区设立自贸区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大。一些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当地的建设项目,减少离乡背井的经济和家庭负担。由此推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购车需求上升,燃油车的下降幅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4、各省新能源渗透率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4

2024年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12个点,其中新疆、内蒙、宁夏、黑龙江部分北方地区的提升幅度较大。

5、插混拉动北方车市增长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5

插电混动近几年发展对拉动新能源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尤其是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插电混动在新能源车中占比相对较高,全国2024年占比是42%,而像西藏、黑龙江等新能能源车中的插电混动的占比达到80%左右的比例,宁夏、甘肃、辽宁的插混占比也达到68%的比例,实现了较强的增长。

由于北方地区的这个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充足,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和线下市场,充电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而且在冬季这个。发动机对产生热量,这样实际上是燃油车有更好的冬季的使用效果。而且应该说发动机不仅提供电能不。而且能够提供热能,所以这样的话,北方地区实际上对插电混动等车型有更好的接受度,推动了插电混动车型在北方地区。对燃油车的替代,所以我们的观点也是,插电混动实际上跟燃油车是同一类的产品,不依赖于基础设置可以去发展。因此在海外市场和中西部,我们认为插电混动都有较大发展空间。

而南方地区插电混动的占比只有30%,也就南方大部分地区的70%是纯电动车,30%是插电混动。像上海等地区只有20%是插电混动。北京插电混动占比虽然只有35%的比例。但是由于北京是不给插电混动新能源牌照,所以北京的插混是油车的转化,而且2023年和2024年的拉升幅度惊人。

6、乘用车的小城县乡市场回升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6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区域市场的和谐发展。从建筑业流向服务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建筑业农民工占比 15.4%,相较于 2014 年的 22.3%,有超1500 万人离开建筑业。部分老农民工返乡,这些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岁数偏大,只能回老家生活,很难去干外卖、网约车等服务业。

收入差距缩小:虽然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仍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2023年,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5172 元,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4567 元,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4376 元。因此更多农民工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县乡市场,推动车市结构的小城镇回升。

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实际上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汽车的普及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家庭第二辆车等车市发展,然后在2020年以来获得了较强的增长,特大城市从2017年11.7%的份额上升到2023年15.4%的份额,体现了整个大中型城市,特大城市在新能源车带来的车市的推动效应,形成了在前期特大城市市场销量萎缩,而随着新能源车崛起又出现了市场销量回升的特征。

7、各区域的小城县乡市场回升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7

人口就业结构和生活选择改变。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回流: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农村改造推进,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如各地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民工在家乡做电商能获得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家门口” 就业成为新趋势,农民工省内流动比例增长至 61.8%。高房价推动城市生活成本高:房地产不是经济的支柱,反而是消费的抑制因素。城市房价、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持续攀升,而农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活压力较小。

8、大学生成为调节人口区域结构的重要因素

崔东树: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较强增长 北方地区对车市拉动尤为明显 - 图片8

中国大学毕业生每年千万人口级别的变化,前期是到北上广深,但太难可持续就业了。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东部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使得人口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布更加均衡。这种流动有助于缓解东部地区人口压力,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带来人才和创新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 2019 届的 20% 降至 2023 届的 16%,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2023 届为 25%,在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从 2019 届的 54% 增长至2023 届的 59%。

随着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电子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房价压力大,而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活压力较小,且薪资水平与一线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生活性价比更高。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大学生流向中西部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

从城市流向地级及以下地区。2022 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较 2018 届下降了 19%,而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提升明显,2022 届本科、高职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的比例较 2018 届分别增长了 11%、8%。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如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为毕业生提供了在基层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一些地级及以下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如一些县级城市的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等,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年轻人是买车的主力,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是购车的主力,而且是购买新能源车的绝对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们看到近期新能源车市场中,尤其是插电混动带动了整个小城县乡市场的插电混动的较强的增长。2024年小型城市插电混动渗透率提升8.9个点,县乡市场提升8.8个点。而特大城市仅提升8.5个点,大型城市提升7个点。插电混动的发展对整个车市的结构性的活跃带来巨大推动,同时也对小城县乡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推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