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買智慧型手機到外賣,英國消費先買後付金融支付市場繁榮發展。這種模式允許消費者免息以及無需信用審核的情況下分期付款,已成為零售商的寵兒,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但就在英國政府準備對該行業進行監管之際,機構紛紛佈局使得競爭加劇,並有擠壓產業利潤的風險。

根據GlobalData Plc的數據,去年的交易金額增加了近五分之一,達到約270億美元,佔英國整個電商市場的7.7%。Klarna Bank AB、PayPal(PYPL.US)和Afterpay Ltd.等國際公司推動了這場繁榮。諸如美國新創公司Affirm Holdings(AFRM.US)等更多公司也將加入。

Sports Direct Ltd等零售商和電商平台Very也已經開始提供自己的先買後付服務,而匯豐控股等銀行也在採取行動。一個關鍵的賣點是它的便利性——通常只要點手機就可以完成。顧問公司Kearney的合夥人Sameer Pethe表示:“Affirm正步入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眾多商家已經湧入銷售終端市場。”

英國先買後付市場恐放緩 金融支付機構面臨利潤擠壓 - 圖片1

Juniper Research分析師Matt Purnell表示:“英國是全球領先的先買後付市場之一,具有很高的成熟度、滲透率和競爭力。”他補充稱,就數量而言,英國現在已經超過了前領頭羊瑞典。

新進入者面臨的風險是,他們所加入的零售市場面臨更黯淡的前景。由於聖誕節期間令人失望的銷售,以及投資者出於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而拋售英國資產,英國頂級購物連鎖店的股價本月暴跌。

利潤微薄

自2019年以來,英國的先買後付市場已經成長了10倍。這是由疫情後的生活成本危機、“薪資日貸款”類似活動的消失以及其他類型信貸的利率上升所推動的。Klarna目前擁有1000萬活躍客戶,英國最近黑色星期五的暢銷商品包括最新智慧型手機、運動鞋和遊戲系統。

包括Sezzle Inc.、Zilch Technology Ltd .、DivideBuy和PayL8r在內的無數新興先買後付公司通常透過無息貸款向商家收取費用(通常約為交易成本的3%)來賺取收入。這意味著他們的利潤微薄。

當利率接近零時,先買後付公司收取這些費用,同時幾乎不支付融資成本,但現在他們必須調整自己的業務。許多銀行已經轉向證券化模式,將這些短期貸款打包出售給信貸投資者。

例如,Klarna在2022年進行了一輪大規模融資後,一直專注於削減成本,但尚未恢復獲利。該行業得到了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支持,例如對沖基金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為Klarna提供資金,KKR & Co.的私人信贷部门為PayPal的欧洲业务提供資金。

Affirm的英國經理Ruth Spratt表示,Affirm在英國看到了“巨大的機遇”,並預計去年的成長將在2025年繼續。它的目標是透過提供更廣泛的付款選擇,以及沒有滯納金或隱性費用,來擊敗競爭對手,填補“市集空白”。

監管趨嚴

隨著成長而來的是審查。英國最高金融監理機構正在起草將於2026年生效的規定。去年,新的工黨政府承諾將採取措施,“防止人們累積無法管理的債務”,並確保他們得到供應商的公平對待。根據英國央行的數據,近年來英國的消費信貸一直在穩定成長,11月達到2326億英鎊的高點,因此它採取了行動。

英國先買後付市場恐放緩 金融支付機構面臨利潤擠壓 - 圖片2

新提案將由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理局(FCA)授權和監管先買後付公司,要求它們像傳統貸款機構一樣進行信貸能力檢查,並向客戶提供相同的補救措施。

Affirm的Spratt表示,該公司支持促進消費者選擇和透明度的監管。Affirm是先買後付業界的佼佼者,因為它不收取滯納金,儘管若消費者逾期超過120天,它確實會將貸款交給催收機構,然後可能會收取費用。

律師事務所Hogan Lovells預計,先買後付公司最終將面臨與其他消費信貸公司大致相同的要求。這些措施包括持有資本,以應對潛在的補救措施和損失。

產業整合

律師事務所Hogan Lovells負責金融監理方面的合夥人Jonathan Chertkow表示:“幾乎肯定會出現整合。大公司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已經加快步伐,並且提前變得合規。不想這樣做的小公司將離開市場。”

這種整合可能為大型先買後付公司帶來機會,但它們將不得不承擔監管帶來的更高成本。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申訴案件提交給金融監察員,在他們的前三次諮詢後,每一次裁決都會向公司收取650英鎊(790美元)的費用。根據Juniper的研究,在先買後付的背景下,這是一筆巨額費用,英國交易的平均價值約為70英鎊。Kearney的Pethe表示:“PayPal這樣做是為了為其核心業務贏得市場份額。Klarna正試圖讓更多的人進入它的生態系統。”

不過,對於習慣了平穩快速交易的消費者來說,額外的製衡可能會帶來問題。這很難與零售商建立可負擔性和展示強制性消費者保護資訊一致。

隨著市場動態的減弱,一些先買後付公司已經退出了。今年3月,而在推出不到兩年後,英國國民西敏寺銀行取消了先買後付業務,而Laybuy因未能找到救援買家而於6月進入破產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