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道,東吳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大規模儲能市場的成長動能強勁,美國市場保持快速成長,而歐洲和新興市場將迎來併網高峰,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至2026年。分散式新興市場預計將持續保持高速成長,傳統市場去庫存後,降息政策將推動新的成長。在歐美地區,預計2024年歐洲的儲能裝置量將下降31%至8.3GWh,但隨著天然氣價格的回升和降息政策的逐步實施,預計2025年歐美地區的裝機量將成長20%,分別達到10GWh和2GWh。

東吳證券看好以下公司: 1) 海外大規模儲能:陽光電源(300274.SZ)、寧德時代(300750.SZ)、阿特斯(688472.SH)、億緯鋰能(300014.SZ)、上能電氣(300827.SZ)、比亞迪(002594.SZ),並關注科華數據(002335.SZ); 2) 海外家庭和商業儲能:德業股份(605117.SH)、錦浪科技(300763.SZ)、艾羅能源(688717.SH)、盛弘股份(300693.SZ)、固德威(688390.SH)、禾邁股份(688032.SH)、派能科技(688063.SH)、科士達(002518.SZ)、昱能科技(688348.SH)等。3) 國內儲能:禾望電氣(603063.SH)、南網科技(688248.SH)等。

東吳證券的主要觀點包括:

全球大規模儲能市場的成長動能強勁,美國市場保持快速成長,而歐洲和新興市場將迎來併網高峰,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至2026年。

該機構預計2025年全球大規模儲能裝機量將成長56%,達到194GWh。其中,美國:2024年併網加速,装机量達到35GWh,年成長105%,2025年在加徵關稅前出現搶裝潮,預計裝機量將成長45%至51GWh。

歐洲:英國、義大利和德國引領成長,2025年裝機量上調至18GWh,年成長超過120%。

新興市場:大型專案批量落地,預計2025年裝機量將成長221%至34GWh,其中中東2025年上半年將有50-60GWh專案招標落地,預計2025年裝機量將成長4倍至20GWh;智利在建項目8GWh,支撐2025年裝機量翻倍至4GWh;澳洲在建規模預期11GWh,2025年預計增长2倍至3.5GWh。

國內:2024年新增裝機量超過70GWh,年成長近65%,2025年尽管國內光伏增速放缓,但儲能對電站收益率的貢獻有所提升,配儲比例和時長將持續提升,預計可望維持30%的成長。

分散式新興市場預計將持續保持高速成長,傳統市場去庫存後,降息政策將推動新的成長。

該機構認為分散式儲能的核心驅動力在於光儲平價、電力短缺或電價上漲以及政策催化。(1)家庭儲能:預計2025年裝機量可達20GWh+,年成長25%+。

其中,歐美:2024年歐洲去庫存,家庭儲能裝置量下滑31%至8.3GWh,但隨著天然氣價格的回升和降息政策的逐步實施,預計2025年歐美地区的装机量将增长20%,分別達到10GWh和2GWh。

新興市場:巴基斯坦電價略降,但收益率仍保持在30%左右,需求可維持高位;烏克蘭戰後重建需求較為剛性,可望迎來高成長;尼日利亞電力供給緊張、埃及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非洲或成為下一個爆發市場;東南亞電網弱+電價上漲,光儲需求高成長已現。

(2)商業儲能:預計2025年裝機量可達14GWh,年成長48%。海外尤其是欧洲和东南亚的商業儲能经济性显著,裝機迎來加速期;國內項目備案量超過36GWh,隨著電力改革逐步落地。

產業鏈:(1)儲能係統在歐美的獲利彈性大,國內及中東競爭激烈。系統一體化、大電芯+大組串、構網型設計等趨勢明確,龍頭企業具備技術與產品優勢。價格上市場分化嚴重,歐美澳儲能係統價格維持在0.2美元/wh+,獲利可達0.3元/wh+,美國特斯拉市佔率領先、歐洲陽光市佔率第一;而亞非拉市場競爭激烈,多方角逐,新簽訂單價格基本為0.6-0.9元/wh,獲利預期為0.1元/wh左右,競爭相對激烈,格局未定。

(2)電芯端格局穩固,寧德時代遙遙領先,二線企業開始加速,部分企業向系統拓展。該機構預計2024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330GWh,年成長57%,2025年增長51%至500GWh。寧德時代全球市佔率約為33%,海外市佔率約60%,二線企業如億緯等出貨量也有大幅提升,CR3集中度繼續提升;同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體化延伸至系統,加速拓展海外新興市場。

(3)PCS大規模儲能集中度高,國內企業開始出海,家庭儲能管道為王。陽光產品效能及海外通路優勢領先,大規模儲能係統2025年預計40-50GWh,年成長80%+,全球大規模儲能市場份額可望提升至35%;上能、科華等獨立PCS廠商崛起,與電池企業或海外整合商綁定,海外出貨量將大幅提升。家庭儲能PCS集中度低,德業緊抓新興市場,市佔率明顯提升,後續市場挖掘為核心競爭點。

風險提示:競爭加劇,政策超預期變化,再生能源裝置不如預期,原料供給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