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於12月13日-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管學院院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白重恩出席並演講。
白重恩在演講中表示,在政策的理解與落實中,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思維定式,使得我們被這些思維定勢約束住了。能打破這些約束,對我們的政策理解和政策執行非常重要。
他在演講中談到了在目前的情況下,有幾個思維定型對我們的政策制定、政策的理解和政策的落實產生比較大的約束:
第一個思維定式,認為由中央幫地方政府還債會帶來道德風險。
他解釋稱,比如說如果中央政府幫地方政府還債,可能地方政府就會形成預期,未來不管做什麼,中央都會來救我,未來可能地方就不是那麼負責任,就是這樣所謂的道德風險的問題。
“因為對道德風險議題的防範,很多人反對由中央政府幫地方政府還債,但是我想說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分不同的類,形成的原因不一樣,有的債務如果去救助,可能會造成道德風險的問題;有的債務它救助,不一定會形成道德風險的問題。”他說。
第二個思維定式,過去有些人堅持赤字不能超過某一個比例,債務不能超過某一比例,這就是另一個思維定式。
他直言,債務和赤字的上限也要看短期和長期,長期來說,我們不能持續地有太多的赤字,不能持續地有太多的債務。
所以,但是短期遇到特殊狀況的時候,我們應該允許赤字和債務突破某一個比值。
“當解決了短期的燃眉之急之後,儘管債務增加了,但是GDP成長也快了,分子和分母同時增加,這個比例還不一定會上升。更重要的是,有些短期的問題不好好解決,會帶來長期的問題,比如說一些影響營商環境,影響人們長期預期的一些行為,它就會帶來更大的負面的影響。”他說。
第三個,投資是積累,消費是消耗。
第四個,經濟脫實向虛製造業空心化。
他指出,有些觀念有問題:認為投資總不壞,最不濟是把投資投了,放在那兒不用,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害。例如修了一條路,不是放在那兒就沒成本了,因為這條路要維護,還有維修成本。即使這條路上沒有車跑,過了兩個冬天以後可能也需要維護。
更重要的是,如果製造業的投資做多了,就可能產生供給嚴重超過需求的情況,製造業產品的價格就會大幅下降,使得企業由獲利變成虧損,這樣額外的投資其實是摧毀了價值,而不是增加了價值。
所以,白重恩表示,認為投資就是累積這樣的講法是不對的。
“消費就是消耗”。長期來看,並不是這樣。白重恩表示,消費可能會帶來對企業新的需求,就會帶來新的創新,就會帶來產業更好地發展,也會帶來技術上更多的積累。所以,消費也可能帶來積累。
他指出,我們的製造業體量非常大,我們面臨重大的結構轉型,房地產的需求減弱了以後,是否一定要透過製造業投資的加速來補足這個缺?這就是我們的問題。
如果還堅持要保持投資,用製造業的投資補房地產的空缺,我們就會造成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因為貿易順差等問題,靠出口解決問題很難做到,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居民的消費。
他強調,未來的需求要特別強調居民的消費,而居民未來消費的成長,可能大部分來自於服務業,服務就要得到更大的重視,可能製造業要做優、做強,可能不需要再強調必須做大,同時要強調服務業既要做優、也要做強,可能也要做大。
白重恩表示,不能過度依賴製造業的投資,隨著生活水準提高,服務消費會上升等,他特別強調醫療保健的消費,醫療保健的消費佔居民消費的比重是8.8%,美國是22%,当然美國是另一个极端。
“我們不是要向美國學,但是佔8.8%可能稍微少了一點,帶來的後果是,因為我們的醫療消費支出能力受限,我們有基本的醫療保險,它的繳費是薪水一定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我們醫療的消費,使得我們對醫療的價格受到非常嚴格的控制,才能確保醫療保險基金的平衡。當你對價格做非常價格限制的時候,做投資的人就覺得沒有辦法得到足夠的回報,醫療的投資就受到了約束,這也是一個例子,消費如果不足,就會影響某些重要產業的發展。”他說。
來源:睿見Economy,原文標題:《白重恩:特殊情況之下,短期突破赤字和債務上線可能有助於解決長期問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