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達到歷史最高點。

在周四的美股早盤時段,紐約期金價格在盤中上漲約1.6%,突破3100美元大關,刷新歷史記錄。同時,現貨金價格也上漲超過1.26%,達到3059.62美元的歷史新高。

期金盤中大漲1.6%,突破3100美元,高盛、美銀均上調目標價 - 圖片1

在此背景下,華爾街的看漲情緒不斷升溫。高盛將年底的金價目標從3100美元/盎司提高到3300美元,而美銀則更為樂觀,預計“未來18個月內有望達到3500美元”。

儘管大行的看漲呼聲總能吸引市場關注,但投資者更關心的是:黃金價格為何會大幅上漲?背後的推動力量是什麼?價格還能漲多少?是否還值得購買?

多家華爾街大行分析認為,本輪黃金價格上漲的推動力來自於央行、ETF和保險資金的接力。

美銀的分析將黃金價格上漲與“投資需求的增加”聯繫起來。美銀團隊表示,他們的黃金定價模型綜合考慮了礦產、回收、飾品需求和投資需求等多個因素。

根據美銀的黃金定價模型推演,如果今年全球投資需求僅增長1%,金價就能維持在3000美元的平均價位。若要在未來18個月內將金價推高至3500美元/盎司,則全球黃金投資需求需要同比增長10%。

期金盤中大漲1.6%,突破3100美元,高盛、美銀均上調目標價 - 圖片2

美銀指出,黃金價格的上漲動力更多地取決於是否有新的買家持續加入市場,而中國保險機構就是這些新買家之一。雖然這個條件並不簡單,但考慮到央行和中國保險資金的結構性配置,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1、中國保險資金的參與

今年2月,中國監管機構批准了10家頂級保險公司參與黃金投資試點項目。試點範圍覆蓋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及其相關衍生品合約。參與的機構包括中國人壽、人保、平安、太保、泰康、新華等大型保險公司。

美銀中國保險團隊估計,根據監管機構試點通知中規定的“不超過總資產1%”的上限,理論上保險資金可以向黃金市場投入的資金規模在18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之間,約合250至280億美元。

美銀分析人士指出,鑑於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保險公司在傳統資產上的收益面臨壓力,而黃金被視為一種能夠長期持有的優質資產,能夠抵禦收益下降的風險,預計這些公司將更積極地利用黃金投資額度,並在一年內動用準備金。據此估算,黃金購買量可能達到約300噸,佔全球年均實物黃金市場的6.5%。

美銀認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中國保險資金的這一試點項目有望繼續推動去年以來全球黃金實物投資需求的增長趨勢。

高盛也認為,雖然保險資金配置黃金的短期影響有限,這些公司的資金尚未進入市場,但作為長期資金,如果試點項目成功推廣,將對金價形成中長期支撐,特別是在市場調整階段可能成為“支撐力量”。

2、央行持續購金

其次,央行也成為了最大的黃金買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央行,自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購金速度明顯加快。以中國為例,目前黃金在其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僅為8%,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70%的平均水平。

高盛估計,如果中國央行將黃金佔比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0%,按照當前的購買速度,大約需要3年時間。如果目標是30%,則需要大約6年。這一結構性趨勢決定了黃金有長期資金作為支撐。

自2022年以來,美聯儲的激進加息、歐美銀行危機的陰影、全球去美元化情緒的升溫,以及俄羅斯央行資產被凍結後,各國對資產安全的重新認識,使得黃金再次成為央行和機構的“標準配置”。

世界黃金協會對央行的調研顯示,目前有83%的央行在其國際儲備中持有黃金。如今央行購買黃金的主要理由已不再是“歷史性資產”,這一理由已降至第五位,而前四大動因分別是“長期保值/對沖通脹”、“危機時表現穩定”、“投資組合多元化”和“無違約風險”。

3、ETF資金回流

此外,ETF資金的回流也推動了金價上漲。全球黃金ETF近期出現了強勁的資金流入,反映出投資者對避險和對沖美元資產風險的需求明顯增加,特別是在美國降息預期反复、“政策尾部風險”頻繁出現的情況下,黃金再次被視為終極安全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