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熟悉的特朗普風格再次顯現。在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的消息發布不到一天后,特朗普的政策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由於部分協議的達成,關稅被推遲到3月1日再做決定。這使得路透社1月底關於關稅可能推遲的報導似乎成了提前的“劇透”,儘管白宮新聞發言人堅決否認這一消息,並宣布從2月1日起徵收關稅。特朗普在關稅聲明正式發布後也強調這不是談判策略,而是關乎貿易不平衡等重大經濟問題,但最終,短期貿易協議還是達成了,關稅被推遲。
這種情況在上一輪中美貿易戰中屢見不鮮,市場也對特朗普的策略習以為常,為了避免關稅,必須不斷讓步,但總有無法妥協和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刻,關稅的重錘遲早會落下,只是其力度和時間可能會與最初的預期有所不同。
不可否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比市場預期的更晚實施,這為非美國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間。同時,美元指數也出現了高位震盪,並隨著關稅議題的波動而波動。關稅“預期差”的出現,導致市場對美債利率進行了重新評估。由于關稅是美国通胀预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關稅的推迟实施意味着通胀预期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与此同時,美股今年以來的表現較為波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產向“避險”轉移。
這兩種因素的疊加,降低了美債的收益率,最終使美債的表現超出了“再通脹”交易的預期。這也導致了美債和美元指數之間出現了短期的“剪刀差”,即避險情緒一方面提升了美元的表現,另一方面卻也抑制了美債收益率。從這個角度來看,由於美元升值的收益可以抵消美債利率上升的風險,美債成為了短期內平衡風險的較好選擇。
另一方面,從市場的實際反饋來看,黃金在1月的表現引人注目,並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黃金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避险功能的认可。自去年以來,黃金與港股之間展現出了非常有趣的相關性,黃金的上漲往往預示著港股的上升,這似乎反映了一類投資者的偏好。近期,港股似乎再次顯示出上升勢頭,並且從分子端和分母端都可以找到解釋。
從分子端來看,美債利率的穩定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分母端則受到了DeepSeek相關概念的推動。這個由中國廠商開發的AI大模型成為了近期全球關注的焦點,以其強大的功能性、高效的成本效益以及對芯片資源的節約,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明星。市場一方面高呼AI時代將更快到來,另一方面則對芯片廠商的估值感到擔憂。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再通脹”和“遲關稅”對市場的影響都是相對複雜的,同時關稅議題也充滿了各種變數和不確定性,因此對於市場而言,尋找確定性仍然是最關鍵的。而美債的穩定表現,似乎也為港股的再次綻放提供了動力。
本文作者:周浩、黃凱鴻,來源:國泰君安證券,原文標題:《“關稅”迷霧下,黃金和港股再度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