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哲学和自然之境》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的一部主要著作。作者在本书中集中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和批判性的哲学立场,以丰富的材料评述了欧美许多大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尖锐地批判了传统的唯理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唯哲学主义,并展望一种无主导性哲学的“后哲学文化”。

这本书不仅从哲学和文化的若干方面对哲学思想潮及其后果进行全面检讨,也对西方两千年来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反思。本书眼界开阔,观点鲜明,持论颇为激进,出版后获得美国学界乃至全世界学术界广泛关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3年7月

《哲学和自然之境》图书封面

作者介绍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1931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有着自由主义传统的家庭。罗蒂14岁进入芝加哥大学哲学系,17岁在父亲的朋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的鼓励下,立志成为一名哲学家。

1949年和1952年罗蒂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56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最初的学术生涯中,罗蒂先后任教于卫斯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当时主流的分析哲学。在从事了20多年分析哲学的研究之后,罗蒂开始与分析哲学分道扬镳,这使他在分析哲学重镇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变得十分孤立。

1982年,他不得不离开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弗吉尼亚大学人文科学讲座教授,90年代末任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直至退休。2007年6月8日,罗蒂因胰腺癌及并发症,在加州帕罗奥多家中去世,享年75岁。

理查德·罗蒂

译者介绍

李幼蒸,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符号学、比较文化学等。他翻译了多部西方哲学经典著作,为中西哲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书目录

  • 中文本作者再版序
  • 中译本作者序
  • 原序
  • 导论
  • 第一编 我们的镜式本质
    • 对跖人(The Antipodeans)
    • 现象性质
    • 不可改变性与纯感觉
    • 行为主义
    • 关于对其它心的怀疑论
    • 不含心身同一性的唯物主义
    • 认识论和“心的哲学”
    • 心理现象的标准
    • 功能性、现象性和非物质性
    • 各种各样的心身问题
    • 作为普遍项把握者的心
    • 独立于身体去存在的能力
    • 二元论和“心素”
    • 第一章 心的发明
    • 第二章 无心的人
  • 第二编 映现
    • 纯的和不纯的语言哲学
    • 我们的祖辈在谈论什么
    • 唯心主义
    • 指称
    • 无镜子的真理
    • 真理、善和相对主义
    • 对心理学的怀疑
    • 认识论的非自然性
    • 作为真正说明的心理学状态
    • 作为表象的心理状态
    • 必然真理,特殊表象和分析哲学
    • 认识论的行为主义
    • 前语言的认识
    • “‘观念’的观念”
    • 认识论的行为主义、心理行为主义和语言
    • 认识论和哲学的自我形象
    • 洛克在说明与证明之间的混淆
    • 康德在述谓和综合之间的混淆
    • 作为需要“基础”的知识
    • 第三章 “知识论”的观念
    • 第四章 特殊表象
    • 第五章 认识论和经验心理学
    • 第六章 认识论和语言哲学
  • 第三编 哲学
    • 解释学和教化
    • 系统哲学和教化哲学
    • 教化、相对主义和客观真理
    • 教化和自然主义
    • 在人类谈话中的哲学
    • 公度性和谈话
    • 库恩和不可公度性
    • 作为符合和一致的客观性
    • 精神和自然
    • 第七章 从认识论到解释学
    • 第八章 无镜的哲学
  • 中译本附录
    • 答六位批评者
    • 解构和回避——论德里达
    • 协同性还是客观性?
    • 非还原的物理主义
  •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