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面临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重大打击

美国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公司(AAPL.US)的全球供应链战略,旨在分散海外生产与制造基地以规避全球贸易战和供应链风险,正遭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的重大打击。苹果的核心生产基地,包括iPhone、AirPods、iPad和Apple Watch,均将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股价方面,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可能从此刻开始步入股价暴跌模式。在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政策后,苹果股价在美股盘后一度跌超7.5%,成为标普500指数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公司之一。

白宫宣布,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对等关税”将达34%,使得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总税率升至54%,严重冲击以中国为核心的苹果供应链体系。新关税政策同样覆盖苹果的其他全球生产与制造中心,可能重创苹果的全球化制造外包战略。

国家 对等关税
印度 26%
越南 46%
马来西亚 24%
泰国 36%
爱尔兰 20%

该消息引发苹果投资者极度恐慌,苹果股价盘后一度暴跌约7.5%。今年以来,苹果股价已累计下跌11%,成为美股科技股抛售潮的重要部分。白宫表示新关税将于4月9日生效,苹果发言人目前未予置评。

根据白宫新公布的关税图表,除了对中国征收34%关税,美国将对进口自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的商品均征收10%的关税,对以色列商品征收17%的关税,对欧盟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日本商品征收24%的关税,对韩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印度商品征收26%的关税,对泰国商品征收36%的关税,对伊拉克商品征收39%的关税,对越南商品征收46%的关税,对柬埔寨商品征收49%的关税,税率最高。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有机构投资者评论称,巴菲特在2024年大幅削减苹果仓位,转向大规模配置短期美债的操作实在是“神仙操作”。巴菲特近年来愈发谨慎的投资策略显而易见,比如愈发庞大的现金持有规模,以及2024年大幅减仓苹果。并且凭借无比庞大的现金储备,尤其是庞大的短期美债储备,以及大幅削减苹果仓位后风险敞口骤减,巴菲特可谓完美躲避自2月下旬以来特朗普“关税风暴”重创美国企业与消费者信心,推动滞胀与经济衰退预期升温,进而间接导致的美股暴跌,并且享受着庞大短期美债在近期持续上涨所带来的美债价差+利息的美债巨额收益。

巴菲特股东信称,2024年大幅增加了短期限的美债持有量,上述现金储备中可能大部分都属于短期美债组合,且投资收益取得了可预见的大幅增长。在短期美国国债方面(即持有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美债),伯克希尔对于美国短期限国债2024年以来持有量不断扩大,且持仓规模比美联储的短期美债持有规模还庞大得多。

短期、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比如1年及以下的短期限国债、商业票据和银行存款,由于该类型资产的高流动性、极低风险和价格稳定性,能满足投资者随时赎回的需求,因此短期国债等资产常被投资界视为可极速变现的现金等价物。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新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四季度保险利润大增推动营业利润飙升71%,继续减少股票持仓的同时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3342亿美元,其现金储备已经连续第10个季度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其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29%,创下数十年来的新高。

苹果的应对策略

由于需要从多个同样受对等关税政策影响的地区采购生产iPhone等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苹果不可避免地将遭受更深远的“业绩基本面冲击”。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苹果CEO库克曾成功游说将iPhone等消费电子产品排除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清单外,理由是关税将损害美国企业而利好韩国三星电子等国外竞争对手。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试图通过将全球生产基地向美国国内逐渐转移的举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说服他继续将苹果排除在美国政府关税清单外。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苹果计划将全球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向美国大规模转移,但是这一雄心壮志可能在特朗普四年任期内甚至有可能连50%转移进度也无法完成,且有可能面临经营成本暴增,进而有可能推动苹果大幅涨价,最终导致iPhone等产品因涨价而重创全球消费者需求。

来自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师Anurag Rana和Andrew Girard表示:“新的征税政策可能将严重挤压苹果利润率,因为我们预计该公司不会通过提价来抵消影响。”“如果苹果真的宣布涨价,那将使得本来已经低迷的消费者信心更加萎靡。”

作为向美国国内迁移“苹果供应链”计划中的一部分,苹果计划不久后将在得州生产苹果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高性能AI服务器,并计划在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设的芯片工厂小规模生产苹果系列产品的核心芯片。

目前苹果在美国没有所谓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仅宣传售价6999美元起的Mac Pro在美国得州组装。但该产品销量相比于iPhone等旗舰占比极小,且大量核心零部件仍从中国等全球范围的“苹果供应链”核心地区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