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幣政策定義

日本貨幣政策由日本央行製定。日本銀行成立於1882年,主要負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其核心職責包括維護物價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確保金融體系穩定。日本央行調整金融機構在其準備金帳戶的頭寸,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和向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來影響貨幣供應量。

日本貨幣政策

日本貨幣政策總體目標

它的總體目標是控制現金和貨幣,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央行將隔夜拆借利率設定為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負責貨幣政策的製定與實施。委員會成員包括主席、副主席和評審委員會成員。原則上每月召開兩次會議,討論重大決策。

自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央行長期維持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成長、對抗通貨緊縮。為了進一步提振經濟,實施量化寬鬆(QE),透過購買大量政府債券和其他資產來增加貨幣供應量。另外,2016年,日本央行成為全球第一家將部分存款利率降到負值的主要央行,以鼓勵銀行放款而不是將資金留在央行。

日本貨幣政策合作

為了應對持續的通貨緊縮壓力,日本央行設定了2%的中期通膨目標,以提高通膨並減輕通貨緊縮的影響。政府與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密切合作,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實現經濟成長和通膨目標。

日本貨幣政策變化

它的變化不僅影響國內經濟,也對全球經濟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在匯率和金融市場方面。 2023年,日本央行表示將持續以數據驅動,根據通膨預測逐步升息。央行總裁等官員定期發表講話,明確貨幣政策意圖和預期,增強市場對政策的理解。

經歷了多個階段,包括1990年代初的寬鬆貨幣政策、1990年代末的零利率政策、2001年至2006年的量化寬鬆政策、2013年後的安倍經濟學與負利率政策,以及COVID-19期間的進一步政策寬鬆措施。這些政策旨在刺激經濟成長。雖然效果有限,但經濟成長仍相對疲弱,並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