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觀察到,人形機器人市場正逐漸成為科技巨頭們爭奪的新焦點。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特斯拉(TSLA.US)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佈局和進展備受矚目。最近,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深入探討了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地位和市場動態。

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競爭格局與發展潛力

美國的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Figure AI正在商談新一輪15億美元的融資,如果交易成功,其估值將達到395億美元。這一估值不僅比2024年2月B輪融資後的26億美元增长了超过15倍,還使其超過了福特(約370億美元),與Stellantis(397億美元)相提並論,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十大未上市新創公司之一。Figure AI的估值快速增長顯示了市場對人形機器人技術前景的強烈信心。

特斯拉的行業地位與Optimus的潛力

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AI”(Embodied AI)的關鍵平台,因其任務的通用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人類的示範和仿真訓練)成為資本的焦點。儘管Figure AI的崛起可能對特斯拉的Optimus項目構成挑戰,但報告認為這一領域不太可能是“贏者通吃”的局面,更可能呈現多家企業共存的格局,類似於傳統汽車或機械製造業。

研報強調,特斯拉仍然是西方市場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主要推動者。如果Optimus能夠成功商業化,可能會顛覆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摩根士丹利估計,如果Optimus替代美國1%的勞動力(以2024年為基準),將為特斯拉股價增加約100美元的淨現值(NPV)。儘管當前的估值並未明確包含Optimus的貢獻,但Figure AI的高估值事件有望提高投資者對整個人形機器人領域可行性的認可,間接對特斯拉股價產生積極影響。

摩根士丹利給予特斯拉“增持”評級,目標價為430美元。這一估值基於五個業務板塊的加權估值:1)核心汽車業務(86美元/股):預計2030年銷量為520萬輛,EBITDA利潤率為16.1%,採用14倍遠期EBITDA倍數;2)網絡服務(172美元/股):預計2040年服務訂閱滲透率為65%,單用戶收入(ARPU)為200美元;3)移動出行(90美元/股):根據貼現現金流模型,預計2040年運營750萬輛自动驾驶出租车,每英里收入1.46美元;4)能源業務(65美元/股):涵蓋太陽能和儲能產品線;5)第三方供應商(17美元/股):包括對外銷售的電池、驅動系統等。

Meta的參與和數據優勢

Meta最近宣佈在Reality Labs部門組建人形機器人團隊,初期關注家用場景,長期計劃開發專用AI模型和傳感器。值得注意的是,Meta的Ray-Ban智能眼鏡能夠實時捕獲大量視覺數據,摩根士丹利引用計算機視覺專家的觀點稱,這些數據對於訓練光學神經網絡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在模擬人類視角的環境交互方面。然而,數據帶寬限制和隱私問題可能會限制其應用效率。

總結

人形機器人領域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的參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Figure AI的快速崛起和Meta的積極佈局都顯示了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摩根士丹利強調,特斯拉作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之一,仍然是西方市場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主要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