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024年上半年,由於智慧型手機應用需求相較於同期大幅成長、大尺寸DDIC備貨需求提前等因素,全球DDIC出貨量年增約16.5%;2024年下半年,由於下游復甦緩慢及需求前移,預計全球DDIC出貨量年增僅2%-3%。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最新《全球驅動晶片供需追蹤數據報告》數據,2025年顯示驅動晶片市場將延續緩慢復甦的趨勢,DDIC需求量約80.7億顆,年成長約2.5%;供應量約相當於85.5億顆,年成長約5.9%;全年供需比約6.0%。而由於上游以12英吋28/55/90nm為主的產能持續釋放,至2025年Q4,主要晶圓廠高壓製程產能平均利用率將進一步下滑至70%左右,年減約7.7個百分點。

群智諮詢:預計2024年驅動晶片內地晶圓代工產能突破40% 代工轉單內地趨勢明顯 - 圖片1

OLED DDIC整體供需相對寬鬆。一方面,新增產能持續釋放,預計2025年OLED DDIC晶圆供应量預計为84K/月,年比增加8.1%。需求量預計为75K/月,年比增加5.3%,全年供需比約12.0%。另一方面,RAMless方案滲透率也在增加,由於安卓平台的RAMless方案中,其晶片尺寸小於傳統Dual RAM OLED DDIC,因此晶圓產能消耗相比Dual RAM方案低20%左右。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2025年全球OLED DDIC(不含蘋果)需求量約628mil,其中RAMless OLED DDIC約238mil,滲透率達到37.8%,年比增加6.7個百分點。上述兩個因素疊加,預計2025年OLED DDIC供應短缺的風險較低。

群智諮詢:預計2024年驅動晶片內地晶圓代工產能突破40% 代工轉單內地趨勢明顯 - 圖片2

2025年DDIC價格在終端廠、面板廠與同業競爭壓力仍穩中有降

智慧型手機LCD TDDI(觸控與顯示驅動集成)方面,24Q4起,CIS订单造成的产能挤兑效应已经显著减弱。在外部影響因素弱化後,HD TDDI需求在2025年預計將有3%-5%增幅,但由於低成本方案滲透率在終端廠商推動下持續增加,以$0.85-0.88的低價比重將進一步上升,預計HD TDDI價格將在2025年上半年仍將有小幅度下降,2025年下半年隨著需求旺季到來,其物價可望保持穩定。FHD TDDI則由於需求下降且設計端庫存高漲,均价預計将跌至$1.15~1.18左右。

智慧型手機OLED 驅動IC方面,儘管下游需求相對樂觀,但設計端供應商眾多,價格競爭激烈。預計25Q1台系廠商Dual-RAM OLED DDIC價格將降至$3.3左右,RAMless OLED DDIC價格將降至$2.1以下,中國內地設計廠商2025Q1的Dual-RAM OLED DDIC報價可能降到$3.0以下,而為了爭取RAMless OLED DDIC在新增項目上的驗證機會,$1.7以下報價將可能在上半年集中出現。

群智諮詢:預計2024年驅動晶片內地晶圓代工產能突破40% 代工轉單內地趨勢明顯 - 圖片3

大中尺寸驅動IC價格則會延續2024年的緩步下滑趨勢。大尺寸應用方面,面板廠商繼續執行控產策略,儘管面板價格平穩,但對於設計廠商的降價訴求仍然存在;中尺寸方面除面板廠的降價訴求外,中國內地設計廠商嘗試爭取市場佔有率也使得價格競爭持續。

群智諮詢:預計2024年驅動晶片內地晶圓代工產能突破40% 代工轉單內地趨勢明顯 - 圖片4

設計廠商轉單中國內地晶圓廠趨勢明顯,成本和供應鏈安全是主要考量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預計2025年,中國內地晶圓廠HV晶圓投片量將較去年同期增加7.5%,達到47.4萬片/月(12英吋當量),其在全球晶圓廠的HV投片量份額將超越台灣地區晶圓廠,達到44.8%。而台灣地區晶圓廠的HV投片量將從48.3萬片/月降至42.5萬片/月,年減12.1%。

由於2023年起經濟、疫情等因素造成需求下行、庫存高漲、供應鏈各環節廠商對成本因素愈發重視,來自終端廠商對於降本方案的訴求也逐漸增加,例如TV應用的Dual Gate/Triple Gate方案、車載應用上的GOA方案、LCD手機應用程式上的HD TDDI減光罩方案、OLED手機應用程式上的RAMless方案等;另一方面,由於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中國內地終端廠商為確保供應鏈穩定性,對於供應鏈國產化的傾向也在增加。

群智諮詢:預計2024年驅動晶片內地晶圓代工產能突破40% 代工轉單內地趨勢明顯 - 圖片5

在上述兩個因素驅動下,中國內地晶圓代工透過較低的代工價格,持續吸引設計廠商轉單。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在HV製程上,中國內地晶圓廠相對台廠及海外晶圓廠價格優勢明顯。中芯國際(00981)、晶合集成(688249.SH)、華力微電子等中國國內地廠商在2024年分別實現128.2%、42.5%、85.9%的HV投片成長,除晶圓廠自身擴產帶來的成長外,也得益於聯詠、LX Semicon、Magnachip等設計廠商的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