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稱,醫療財政支出的穩健成長為醫藥產業長期發展注入動力,人口結構與民眾健康理念的改變將帶來更廣大的長效需求;門診統籌推進、DRG/DIP支付改革、醫藥反貪等政策與機制加速產業優勝劣汰、商業模式發生大幅變革;24Q3末機構的醫藥持倉佔比處於歷史低點,政策情緒、景氣度變化等高頻定量數據指向產業或迎來困境反轉。投資落地方面,主動式管理醫藥主題基金具備較明顯的調倉選股超額,中信證券根據基金經理人的超額穩健性及績效動量精選管理人,優選基金組合歷史長期表現優異,2018年以來較醫藥指數年化超額接近12%。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長期來看,醫療財政支出持續增加、人口老化程度加深、個人健康照護意識轉變為醫藥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空間。
財政部各年度統計顯示,自2012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支出的公共財政佔比不足6%提升到了9%左右,中信證券研究部醫藥組預計未來醫療衛生財政支出仍將維持5%~10%增速。同時,隨著我國老化趨勢加劇、慢性病患者存活期延長,更多醫療檢查、復健設備、醫療照護等需求將為相關產業帶來發展機會。另外,醫療美容、眼科、植髮等領域向年輕人滲透,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加,服務週期有所拓展。
中期維度,政府乾預與糾偏力度加大,驅動醫藥產業商業模式大變革。
近年來,政府發布多項政策:1)加速推進門診統籌等新通路模式改革,重點改革院外醫藥零售,有望帶動OTC、保健品等品類銷售成長;2)健保局大力推動DRG/DIP機制落地,加強健保支付控費,新的支付模式有利於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提高醫療服務價值,同時價格端壓力可望加速國產替代趨勢;3)醫療產業反腐敗的持續高壓下,產品力和性價比將成為醫藥企業核心競爭力,產業整合和頭部集中趨勢料將會持續。另外,生醫藥企業目前資產估值偏低,一級市場投融資可望逐步回暖,加速生物醫藥領域資產整合。
短期數據表明,目前機構在醫藥領域持倉處於歷史低位,情绪改善后存在显著配置空间。
截至2024Q3末,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和北向資金在醫藥產業持股比例分別為7.13%和7.82%,處於2016Q2以來11.76%和0.85%的分位元元數水平,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該行使用文本統計與情緒標註手段追蹤政策與新聞資訊並建構政策情緒指標,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對產業經濟數據進行學習與預測進而建立景氣度指標;截至2024年10月,醫藥產業景氣度指標在30個中信一級產業中位元元於第5位元元,呈現景氣度較高、景氣上行趨勢明顯、估值水準較低的特徵,疊加過去3個月醫藥產業政策情緒較為前,平均處於第7位元元,均彰顯出目前產業的配置價值。
主動式管理醫藥主題基金具備明顯的調倉選股超額,是配置醫藥類資產的首選工具。
2015年以來醫藥主題基金擴張較為迅速,截至2024Q3末,主動型與被動型醫藥主題基金數量分別為155只、111只,規模分別達1740億和1093億。主動型醫藥主題基金持倉較為靈活,在2019年至2021年間超配醫療服務業,且選股效應較為突出,在此期間快速累積超額收益,目前配置較為均衡,收益與醫藥指數持平。績效歸因模型顯示,2017年以來主動醫藥基金超額報酬主要源自醫藥類資產的股票優選與調倉,半年度貢獻超額報酬的均值分別為2.07%和1.90%,其中在生物醫藥、醫療服務、中成藥、醫療器材等領域選股能力尤其優秀。
綜合考量超額穩健性與績效動量優選主動醫藥主題基金,組合歷史長期表現優異。
根據績效歸因模型拆解的超額來源,該行考察其選股穩健性、業績兌現能力、風控能力並建構選基指標,據此得到的醫藥精選組合具有較高的選股與調倉能力,整體偏成長風格,2018年初以來年化報酬率12.02%,對照醫藥指數年化超額報酬率11.73%,且超額成長較為穩健,年化波動率為25.22%,與醫藥指數水準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