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大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標誌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大行業覆蓋範圍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一舉措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的關鍵步驟。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製度安排,是國際通行的氣候治理政策工具。我國已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前者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後者激勵社會自主減排。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上線交易。經過近四年的發展,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發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效果逐步顯現,全口徑電力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了8.78%,減排成本降低約350億元。

裴曉菲指出,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是碳排放大戶,年排放約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佔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0%以上。此次擴圍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新增1500家重點排放單位,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比將達到60%以上,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擴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類。

此次三個行業納入碳市場管理後,不僅有助於實現雙碳目標,而且有利於以市場機制,加快落後產能淘汰和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推動三個行業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為碳市場擴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為保障擴圍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擴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

根據方案部署安排,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分兩個階段穩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2024年至2026年度是啟動實施階段,2027年度以後是深化完善階段。生態環境部近期將印發關於三個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重點排放單位名錄製定、關鍵參數月度存證、碳排放報告核查、核定配額發放、配額清繳等任務及完成時限。

對於三個行業比較關心的配額分配問題,裴曉菲說,將繼續採用基於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額。2024年度鋼鐵、水泥、鋁冶煉企業獲得的配額量等於經核查的實際排放量,2025和2026年度各行業配額整體盈虧平衡,將所有企業配額盈缺率控制在較小範圍內。2027年以後,將研究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行業配額總量,並逐步適度收緊,推動三個行業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

自願碳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條件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經第三方機構審定與核查、註冊登記機構審核後,可將減排量登記為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通過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平台開展交易,獲得減排收益。

裴曉菲介紹,近期我國自願碳市場建設取得重要實質性進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總計94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完成登記。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3月25日,CCER累計成交量達133萬噸,成交額為1.05億元。

年份 CCER成交量(萬噸) 成交額(億元)
截至3月25日 133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