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籌備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透露,該局及創新科技署正在籌備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旨在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於策略性新興及未來產業。基金將涵蓋五個主題板塊,並在每個板塊下設立一至數個子基金,每個子基金的期限長達12年,以體現“耐心資本”的長期投資和高風險承受力,支持創科產業的成長和成熟。
香港政府將作為子基金的有限合夥人,投入資金,而經公開申請並獲甄選的基金經理將成為子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負責子基金的成立、資金籌集、日常運作及投資項目。
政府服務電子化及數字化措施
自2024年年中起,香港所有牌照、涉及申請和批核的政府服務(合作1480項)及表格(超過3800張)已全面電子化,實現電子申請、付款、領證。
在2024至2025年度,香港數字辦通過“精明規管”及“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推動47個局/部門提出近180項方便營商及精簡措施,涵蓋約400項牌照及服務。這些措施包括跨部門數據交換、自動化審核流程等,以減少重複提交資料和縮短處理時間。
每個站/部門陸續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運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服務管理,如改善政府熱線服務、加強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保安監控等。
“開放數據平台”已開放超過5500個數據集,涵蓋財經、教育、運輸等多個行業和界別,而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亦已開放超過1000個空間數據集,助力業界開發行業垂直大模型及創新方案。
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及人工智能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已擴展至各行各業。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將引導及助力香港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
香港政府通過“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協調和推動粵港兩地資訊及通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加強粵港在人工智能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拓展等方面的合作。
香港兩大創科旗艦——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積極拓展其大灣區的伙伴網絡,協助園區企業拓展大灣區業務及吸引區內企業落戶園區。約10家數碼港企業正探討落戶前海,近半數涉及人工智能。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於2023年啟用,截至2024年十二月,共有58家企業及研發中心進駐,其中約40家涉及人工智能相關業務。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於2024年十一月發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在香港園區聚焦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科技領域,建立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鼓勵海內外的人工智能企業落戶河套並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