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之間的緊密合作為人工智能(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動力。除了病理診斷和醫學影像等領域,AI與藥物研發的結合也正在成為行業創新的熱點。
作為國內AI醫療行業的先驅之一,東陽光長江藥業(01558)選擇自主研發與合作並行的策略,深度挖掘AI技術在醫藥創新中的潛力,為創新藥物行業樹立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典範。
AI引領研發模式的變革
藥物研發一直以其“高成本、長周期、高風險”而聞名。據數據顯示,在傳統研發模式下,一種新藥從發現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的時間,並且需要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如何打破這一僵局?東陽光藥業選擇以AI技術為核心,重新構建藥物研發的全過程。
去年12月16日,東陽光藥業基於AI驅動的1類新藥、首個小分子創新藥HEC169584獲得了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臨床試驗的批准。
據FOREXBNB了解,HEC169584是東陽光藥業通過AI驅動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平台獲得的首個候選藥物。團隊利用HEC-GEN模型(一種基於稀疏圖注意力神經網絡的分子片段生成模型)針對THR-β靶標口袋生成了大量結構多樣的配體小分子,並通過分子對接技術評估了它們與靶標蛋白的親和力。通過這些AI技術手段,公司最終確定了具有良好體內外藥效、成藥性和安全性的候選藥物HEC169584。
之前的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HEC169584對THR-β細胞的體外活性高;具有強烈的肝靶向性,肝血比達到24.5(AUC比),可以减少對甲状腺轴、心臟等組織的影響;在NASH伴肝纖維化小鼠模型中,能夠改善肝功能、血脂、肝臟脂質、肝臟炎症、肝臟NAFLD活动评分及肝臟纤维化,從而展現了東陽光藥業在AI輔助創新藥研發領域的深入和成功的探索。目前,國內尚無同類藥品上市,HEC169584有望快速推進臨床試驗,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除了獨立研究AI大模型輔助創新研發外,東陽光藥業也在加強與外部的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AI驅動研發能力。
據FOREXBNB了解,自2023年起,東陽光藥業就與華為雲在AI藥物研發領域展開合作,對高精度藥物分子屬性和藥物結構進行優化,從藥物發現階段到製藥過程,打造一站式的開箱即用的大模型藥物研發平台。
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生成能力。通過對海量化合物數據庫、蛋白質結構數據和臨床試驗結果的學習,盤古模型能夠精確預測分子與靶點的結合能力、毒理學特性及成藥性。東陽光藥業研發團隊利用這一技術,將小分子虛擬篩選效率提高了20倍,設計效率提高了30%,显著加快了候选药物的发现进程。
政策紅利釋放,AI醫療進入黃金發展期
AI醫療的快速增長,得益於政策端的大力支持。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了《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將“AI+藥物研發”列為重點突破領域,鼓勵企業利用AI技術加速創新藥的開發。
行業分析指出,這一政策不僅為東陽光藥業等先行者提供了戰略機遇,也推動了AI技術與醫療產業的深度融合。
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國內AI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預計到2033年,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88億元增長至315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3.1%。
東陽光藥業與華為的合作,體現了“技術+場景”的生態化佈局。華為依托“盤古大模型+昇腾AI框架+雲端運算”的核心技術体系,為東陽光藥業提供了從底層算力到應用層的全方位支持;而東陽光藥業則能夠憑藉其深厚的醫藥研發經驗和臨床資源,不斷拓展AI技術的落地場景。
站在AI醫療的爆發拐點,東陽光藥業的探索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成功不僅在於技術突破,更在於開創了“AI+專家經驗”的協同研發模式——AI負責海量數據篩选和初步設計,科學家聚焦關鍵決策和優化驗證,二者結合釋放出倍增的創新效能。
在政策、技術與資本的多重驅動下,AI醫療正從概念走向大規模落地。東陽光藥業與華為的深度合作,不僅為患者帶來更高效的治療方案,也為中國醫藥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引擎。可以預見,隨著AI技術的持續進化,醫療行業的智能化浪潮將席捲每一個角落,而AI醫療的先行者們則有望提前享受AI醫療時代帶來的巨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