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金融城街道深處的地下金庫中,一小隊人馬正爭分奪秒地執行交易員的指令——將所有的金條庫存火速從倫敦運往紐約。
因此投資者們通過貿易數據觀察到:亞洲城市國家新加坡對於美國的金條出口規模已經創2022年以來新高,紐約與倫敦黃金市場價差擴大——主要受特朗普加徵關稅政策帶來的避險情緒推動,黃金加速流向美國。
近期全球黃金市場動盪加劇,而現貨金價以及黃金期貨價格均已接近歷史最高位,並且朝著3000美元這一歷史新高關口奔去。金融市場擔憂特朗普政府可能大舉加徵關稅引發各國報復性關稅,進而引發史上最大規模貿易戰,導致紐約黃金期貨價格較倫敦基準價出現異常高溢價。
這種期貨與現貨高溢價背後核心支撐邏輯在於美國投資者們避險投資情緒急劇升溫,他們擔憂特朗普新一輪的加徵關稅舉措推動美國通脹捲土重來以及美國政府因高通脹之下不斷增加的預算赤字而陷入債務危機,並且還擔憂特朗普向黃金等貴金屬加徵專項關稅或者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到全球黃金自由流通,這些也是黃金加速流入美國的核心催化劑。
長期以來的傳統避險資產——美元與美債,因美聯儲降息預期大幅降溫、美國預算赤字預期愈發龐大,以及特朗普主導的美國新一輪全球關稅政策反复無常而受到全球投資者冷落與拋售。特朗普反复無常的加徵關稅決定——比如宣布暫緩對於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關稅,對於中國加徵關稅僅僅10%而不是此前預期的激進增幅,以及對於歐盟的具體加徵關稅遲遲未定,加劇了外匯交易市場的不確定性。疊加美國政府愈發龐大預算赤字促使債務償還壓力不斷增長,進而促使投資者們在新一輪貿易戰以及地緣政治重塑局面之下將所謂的“避險投資”聚焦於黃金。
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華爾街投資機構甚至開始定價2025年美聯儲“全年不降息”,這種鷹派市場預期疊加愈發龐大的美債利息,以及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以“對內減稅+對外加徵關稅”為核心的促經濟增長與保護主義框,美國財政部發債規模可能被迫在“特朗普2.0時代”比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愈發擴張,加之特朗普加徵關稅隨時可能將引發通貨膨脹率捲土重來,導緻美國債券市場在今年頻繁出現大幅拋售。
因此,隨著市場對於美元與美債的避險投資需求自今年以來不斷衰減,非常有利於黃金作為僅有的“安全避風港”屬性大類資產的無比強勁避險投資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強於基準的股債資產表現。
從倫敦到紐約,特朗普關稅疑雲下的黃金大遷徙
每天,成千上萬乘坐中央線地鐵的通勤者都會繞行英國央行龐大的地下金庫,這是他們此生最接近這座存放著價值5000億美元黃金的倫敦超級倉庫的時刻。地鐵列車與金庫的距離近到內部工作人員偶爾能聽到列車經過時的低沉嗡鳴。
然而,自今年1月起,負責管理這些黃金資產儲備的小團隊已無暇關注這些聲響。他們正全力執行英國大型投資機構口中的“掘金條”任務——為抓住罕見套利交易機遇的交易員們紛紛提取金條。這一機會源於市場對重返美國白宮的特朗普可能將對貴金屬及其他更廣泛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猜測。
儘管交易只需鼠標一點即可發起,但實物金條的大規模轉移卻暴露出全球黃金市場的嚴重物流瓶頸。英國央行的金庫管理員迎來了多年未見的忙碌,物流公司加班加點,而黃金精煉廠未來數月的產能已被預訂一空——這些訂單要將倫敦市場的金條重新熔鑄成符合紐約期貨市場交割標準的規格。
紐約金庫庫存激增——自美國大選日以來,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庫存已增加2000萬盎司
英國央行金庫的安全性歷經數百年驗證,且相較於倫敦黃金市場其他商業金庫,其存儲成本更為低廉,因此儲戶鮮少轉移黃金資產。但如今,黃金流出速度創下十年來新高。自美國總統大選日以來,已有超過2000萬金衡盎司(價值大約600億美元)黃金湧入紐約Comex交易所的倉庫,其中大部分源自全球最大規模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
這場實物黃金大轉移已成為市場熱議話題。當前金價正徘徊在每盎司3000美元的歷史最高位略微下方。此輪漲勢(美国黄金期货的涨幅尤为显著)部分源於市場擔憂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經濟政策可能重創全球經濟增長以及推動美國通脹捲土重來,乃至有可能將美國經濟推入“滯脹”邊緣。
這意味著,通過在倫敦市場買入現貨黃金並在紐約賣出對應期貨合約,交易員每盎司可鎖定約50美元的穩定利潤——按當前交易規模計算,總利潤可達數億美元。儘管紐約期貨金價的溢價已收窄至每盎司10美元的常態水平,但仍有大量黃金需從倫敦撤出,以滿足美國市場期貨賣方的交割承諾。
為最大化套利收益,摩根大通、匯豐等全球頂級貴金屬商業銀行的交易員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英國央行的公務員團隊——他們主要負責處理從央行的大型金庫提取價值數十億美元黃金的請求。
“倫敦市場正經歷短期物流危機,但其影響真實存在。”來自世界黃金協會的高級市場策略師約翰·里德表示,“倫敦黃金庫存雖低於常態,但總量依然龐大。一旦黃金能突破英國央行的物理限制,市場將重歸平靜。”
英國央行拒絕對本文置評,但負責市場與銀行業務的副行長戴夫·拉姆斯登在2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黃金是實物資產,存在真實的物流與安全限制。今早我進入央行大樓時,金庫裝卸區的卡車讓通行變得有些困難。”“緩解這種情況需要時間,”拉姆斯登補充道,“而且這些東西確實很重。”
超負荷運轉的倫敦金庫團隊
在這場跨大西洋套利交易的戰火中,約15名經過嚴格審查的英國央行員工們成為焦點。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客戶提出提貨請求時,他們需在分佈於地下兩層的金庫中執行高強度的“掘金”作業——每根金條重達12.5公斤。作為公共機構,英國央行無法為應對此類偶發性活動(上一次類似情況發生在2020年新冠疫情前夕)長期維持龐大團隊,而嚴苛的安保要求使得臨時僱工難上加難。
為應對此類情況,員工們通常通過加班加點清理積壓訂單。但該系統的特殊之處在於:儲戶或持有人並非對英國央行金庫中的任意金條擁有所有權,而是持有特定金條。據知情人士及央行披露信息,工作人員必須逐一定位指定金條,有時需移動並重新堆疊數托盤黃金才能找到目標。
英國央行黃金必須比其他一些金庫更攤薄地分散它所持有的黃金,但這並非出於安全考慮,而是地質原因所致。倫敦金融城坐落於黏土層上,為防止建築沉降,自1734年遷至針線街現址以來,央行始終將金條堆高控制在齊胸位置。
去年摩根大通為其私人金庫發布的招聘啟事,罕見揭示了搬運金條對身心的雙重考驗:應聘者需能輕鬆反复舉起30公斤金錠,單日搬運量達15公噸,同時具備一流的溝通能力、數學素養、叉車駕照與熟練操作、細緻入微的觀察力。至於這位需兼具冷靜頭腦、超強算力與驚人臂力的勝出者薪資幾何,公告未予披露。
英國央行目前持有約42萬根金條,1月黃金流出量創2012年以來新高。儘管工作人員上月共提取8,145根金條(日均370根),訂單積壓仍達數週。每批黃金準備就緒後,由布林克公司等運營的裝甲車會在央行後院的裝卸區接收貨物,並將其運往倫敦郊外機場。
跨國物流的連環挑戰
這場套利交易的現實摩擦並未隨黃金離開英國央行或摩根大通、匯豐等機構的商業金庫而終結。在機場,金條以單批不超過5噸的重量被裝上民航客機。
但這些黃金並非直飛紐約,而是先運往瑞士煉廠,被重新熔鑄為1公斤小金錠——這是紐約Comex交易所期貨合約的標準官方交割規格。據知情人士透露,隨後物流公司需爭分奪秒完成黃金註冊,並將其存入交易所監管的私人金庫。
對煉廠而言這本應是一筆好生意——交易量激增帶來繁忙業務,且熔鑄小規格金條利潤更高。但現貨黃金需求飆升導致煉廠資本成本驟增,侵蝕了這部分利潤。
“公斤金條的訂單量——不僅是我們,整個行業都在激增,”貴金屬精煉商瑞士賀利氏(Argor-Heraeus)首席執行官羅賓·科爾文巴赫表示。他透露公司公斤級別的金條精煉產能“在12月、1月已滿負荷運轉,2月、3月的排期同樣爆滿”。
年初贵金属期货价格开始飙升并显著高于国际基准时,市場首次顯現交易員對特朗普關稅風險的定價——無論是對黃金單獨徵稅,還是作為其競選時承諾的全面進口關稅方案的一部分。然而,白宮迄今未明確表示將對黃金加稅,多數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黃金可能倖免,但尾部風險猶存。
倫敦的這些全球最頂級交易員們迅速抓住紐約金價飆升的套利機會,其影響立竿見影。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銅交易商也正從全球各地(而不僅是智利、秘魯等主產國)向美國緊急調運金屬。
但有行業專家指出,往往套利窗口將在市場需求達到某一階段的峰值之際關閉,這引出一個關鍵問題:積壓在Comex倉庫中的異常黃金庫存將何去何從?
諮詢公司Metals Focus董事總經理尼科斯·卡瓦利斯認為,當推動黃金流向美國(傳統上是黃金淨出口國)的誘因消失後,貿易流向可能出現急轉——湧入紐約的嶄新公斤金條或將重返海外市場,或是補充倫敦庫存,或是滿足中東、亞洲的實物需求。
“若亞洲市場的整體消費持續疲軟,煉廠將歡慶豐收,喜獲重大利好——因為它們需要將金條熔回倫敦規格的大金條,這意味著更多重鑄費用,”卡瓦利斯表示,“如果同時出現強勁的央行購金需求,絕大部分黃金很可能被重新熔成大金條,直接運回英國央行金庫。”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的最新報告,2024年“全球各大央行以驚人的速度繼續大量購買黃金”,並且第四季度購買量大幅加速。去年全球黃金總需求達到創紀錄的4,974噸。世界黃金協會近期在其《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表示:“2025年地緣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全球各大央行似乎很有可能再次將黃金作為穩定的戰略資產。
高盛在最新報告中將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需求假設從之前的每月41噸上調至每月50噸。高盛表示,如果購買規模達到平均每月大約70噸,假設投資者頭寸正常化,到2025年底金價可能將攀升至每盎司3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