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發布關於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方案》中提出,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加強汽車、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紡織服裝、食品等領域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支持汽車產品、電子產品、家居產品等消費升級,促進汽車換“能”、家電换“智”、家裝廚衛“煥新”。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暢通消費循環。

《方案》中提到,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推動消費地標建設,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建設一批商旅文體健深度融合的品質消費集聚區,積極發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系統構建數字化消費生態體系,大力促進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深入推進數字家庭建設,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鼓勵建設和升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場景拓展延伸。

《方案》中提到,強化消費糾紛源頭解決。推動平台型、總部型、連鎖型等大型企業健全消費糾紛解決體系,引導其積極加入消費糾紛在線解決機制。鼓勵實體店承諾無理由退換貨,為消費者提供統一便捷的異地異店退換貨服務。強化“小個專”黨建引領作用,引導經營主體全面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推動跨境電商平台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建立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召回工作。到2027年,動態發展線下無理由退換貨承諾單位150萬家以上。

原文如下:

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關於印發《優化消費環境

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同意,現將《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2025年2月17日

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優化消費環境是提振消費信心、激發經濟活力的重要舉措,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以下簡稱三年行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法治先行、誠信引領,堅持部門協同、社會共治,建設誠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費環境,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發展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7年,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等五大行動深入開展,供給質量不高、市場秩序失範、維權效能不足等問題得到系統治理,商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消費風險明顯降低,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效果显著,經營者誠信意識普遍增強,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大幅提升,全國消費環境明顯優化。

二、實施消費供給提質行動

(一)提昇實物消費質量。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加強汽車、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紡織服裝、食品等領域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實施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開展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評價,提升“中國製造”整體形象。深入開展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服裝服飾、珠寶首飾、皮革製品、化妝品等精品化國潮化時尚化。支持汽車產品、電子產品、家居產品等消費升級,促進汽車換“能”、家電换“智”、家裝廚衛“煥新”。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暢通消費循環。

(二)改善服務消費品質。健全服務消費標準體系,持續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深入開展消費領域“信用+”工程,健全養老、家政、旅遊、購物等民生領域消費信用體系。完善重點領域服務消費標準和合同示範文本,提升公用事業、文化和旅遊、康復、養老、托育、金融等領域服務品質。深化服務認證試點,建立優質服務認證制度。推行服務質量監測評價制度,加強服務質量監測評價能力建設。鼓勵家政服務、美容美髮、電子產品維修、機動車維修等群眾關心領域第三方平台完善消費者評價機制。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

(三)創造更多消費場景。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推動消費地標建設,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建設一批商旅文體健深度融合的品質消費集聚區,積極發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系統構建數字化消費生態體系,大力促進消費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深入推進數字家庭建設,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鼓勵建設和升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場景拓展延伸。

三、實施消費秩序優化行動

(四)嚴守消費安全底線。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加強群眾關切的米麵油、肉蛋奶等重點食品監管。強化經營者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經營者、使用單位履行消費場所消防、特種設備以及燃氣使用等安全保障義務。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機制,持續開展“金鑰”稽查專項行動。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監管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治理,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五)整治市場交易環境。聚焦重點領域,強化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持續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重點查處食品領域“兩超一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計量作弊等問題。聚焦網購快遞、電信、裝修、維修、旅遊等行業領域治理“霸王條款”。開展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查處非法網絡招徠、強迫購物等違法違規行為。規範廣播電視領域訂閱、收費等行為,治理電視“套娃”收費、誘導消費。持續開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動,重拳打擊網絡市場中流量造假、刷單炒信、低俗帶貨、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崑崙”专项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犯罪。实施农村消费市场净化行動。

(六)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持續開展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突出問題整治,促進全國消費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強和改進消費市場反壟斷執法,組織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打擊醫藥、公用事業、汽車等領域排除限制競爭行為。開展價監競爭守護行動,查處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商業混淆、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七)完善綜合治理機制。完善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條例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及時修訂法規規章文件。按照領域歸口、業務相近原則,釐清新業態新模式監管職責。對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事項,健全部門協同、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行刑銜接等機制。建立消費投訴舉報大數據分析治理機制,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監管執法。強化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公示消費投訴信息、行政執法信息和企業信用信息。深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法健全消費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惡意索賠行為部門協同治理制度,防止侵害經營者合法權益。

四、實施消費維權提效行動

(八)強化消費糾紛源頭解決。推動平台型、總部型、連鎖型等大型企業健全消費糾紛解決體系,引導其積極加入消費糾紛在線解決機制。鼓勵實體店承諾無理由退換貨,為消費者提供統一便捷的異地異店退換貨服務。強化“小個專”黨建引領作用,引導經營主體全面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推動跨境電商平台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建立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做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召回工作。到2027年,動態發展線下無理由退換貨承諾單位150萬家以上。

(九)強化消費糾紛行政調解。加強消費維權能力建設,依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處理流程,高效處置消費投訴舉報。強化消費維權與行政執法銜接,加大“訴轉案”力度。

(十)強化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推動健全消費者權益司法救濟制度,支持消費領域集體訴訟、公益訴訟、小額訴訟,總結推廣“訴調對接”做法和“共享法庭”模式,降低消費者訴訟維權成本。优化消费民事公益訴訟与私益诉讼衔接机制。

(十一)創新消費糾紛多元化解。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將消費維權工作納入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調解工作格局。支持引入第三方力量開展委託調解,鼓勵獨立非訴第三方調解組織積極參與。加強消費維權服務站點建設,擴大消費維權“進商場、進超市、進市場、進企業、進景區”活動的覆蓋面、提升可及性。

五、實施消費環境共治行動

(十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引導經營者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合規體系。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先行賠付制度。落實經營者質量安全、質量擔保和售後服務責任,積極響應消費者合理訴求。督促電商平台經營者、市場開辦者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入駐經營者身份審核和動態查驗。鼓勵經營者主動公開並履行對消費者更優的承諾,改善消費體驗。落實預付式消費經營者在訂立書面合同、按約履行、提前告知、及時退款等方面的主體責任,探索實行預付式消費資金託管模式,防範化解預付式消費風險。

(十三)推動行業自律。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行業自律,增強管理協調、糾紛調處、技術和市場服務能力。強化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溝通機制。發起重點行業放心消費倡議,制定並實施行業自律公約和放心消費相關標準,推動行業誠信經營、規範發展、品質升級。

(十四)加強消協組織建設。支持消協組織依法履職盡責,向消費者提供消費維權服務與支持,健全公益訴訟等機制,加強特殊群體保護,開展消費提示警示、比較試驗、消費調查、消費評議等社會監督工作,進一步提高消協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十五)強化社會監督引導。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信用約束、媒體監督、消費者參與的作用。加強誠信經營、理性消費、依法維權等宣傳引導,開展消費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建設消費教育基地。支持新聞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提升公眾自我保護和維權能力。

六、實施消費環境引領行動

(十六)突出創新引領。實施產品和服務質量分級,著力打造群眾喜愛的優質品牌。鼓勵各地創新舉措,完善激勵機制,切實提升經營者獲得感。鼓勵地方為經營者先行賠付提供政策支持,保護買賣雙方權益。推動金融機構面向放心消費主體豐富信貸產品,提升授信審批效率,增加消費類信貸投入。支持保險機構優化產品和服務,探索開發支持無理由退換貨服務的保險產品。

(十七)注重標杆帶動。以“安全放心、質量放心、價格放心、服務放心、維權放心”自我承諾為主要內涵,加快形成“對標提升、示範帶動、監測評價、動態管理”的製度閉環。制定消費環境指數及評價規範,強化標準引領和信用賦能,大力發展一大批放心消費商店、網店、直播間、餐飲店、工廠等基礎單元及放心消費市場、商圈、景區等集聚區。加強對放心消費主體的宣傳推介,拓寬各類促消費活動渠道,發揮標杆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形成良好氛圍。

(十八)鼓勵區域先行。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區先行先試,探索形成異地異店無理由退換貨、消費信用信息共享互認、放心消費美麗鄉村聯建、消費維權跨區域聯盟等消費環境建設工作機制和標準規範,總結推廣典型經驗。鼓勵各地主動公開放心消費承諾,出台地方標準,開展全域消費環境監測評價,接受社會監督。

(十九)深化國際合作。與主要國家和地區拓展消費者保護多雙邊合作,推動將消費者保護納入多雙邊自貿協定,探索跨境電商、跨境旅遊等合作,服務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國際規則,引領國內消費環境升級,打通入境人員消費堵點,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實際和工作職責進一步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切實推動三年行動落實落地,持續優化本地區、本行業消費環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跟踪評估。市場監管總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協同聯動、整體有序推進三年行動。各級財政部門要做好經費保障。

本文編選自市場監管總局,FOREXBNB編輯:陳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