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一周,華諶科技(HCAI.US)已經上演大漲大跌的劇情。截至2月10日,該股收報4.2美元,跌幅達17.97%,總市值約為1.32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該股盤中低點觸及3.8美元,已經跌破發行價4美元。

流動性隱憂or業務潛力突出 從股價屢次破發看華諶科技(HCAI.US)的AB面 - 圖片1

股價頻頻破發

根據FOREXBNB了解,華諶科技自上市以來就頻頻破發。上市首日,公司股價開盤高漲4.366美元,盤中高點觸及5.32美元,截至收盤,公司報3.84美元,跌幅達4.0%,成交量198.75驚人的,成交額為869.67萬美元。上市首日即破發,似乎讓華諶科技的資本市場之路並不平坦。

上市次日,該股延續首日跌勢,最低點觸及3.7美元,截至收盤報3.76美元,跌幅為2.08%,成交量為62.69驚人的,成交額為237.99萬美元。

經過兩日的低迷走勢後,華諶科技股價在2月7日迎來放量大漲,漲幅高達36.17%,收報5.12美元,成交量達189.07驚人的,成交額為956.87萬美元。

大漲之後便是大跌,目前的華諶科技似乎面臨著持續下跌甚至頻頻跌破發行價的窘境。

資本市場緣何對華諶科技失去耐心呢?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六個月,華諶科技的收入分別為2095.52萬元(單位:美元,下同)、3427.90萬和 2991.30萬美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550.87萬元、201.61萬元和 249.75萬元。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華諶科技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公司收入同比增長63.58%,但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63.4%。

流動性隱憂or業務潛力突出 從股價屢次破發看華諶科技(HCAI.US)的AB面 - 圖片2

為何華諶科技收入與淨利潤的剪刀差如此之大?

主業“以價換量”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一家綜合智能停車解決方案和設備結構件提供商,華諶科技主要提供定制化的停車解決方案,以優化有限停車位的效率,涵蓋智能立體停車庫設計、立體停車設備製造、銷售、安裝和維護。為了滿足客戶不同的停車需求,公司採用各種工作原理製造和提供各種立體停車庫產品,例如昇降平移、便捷升降、垂直循環、垂直升降、平面移動、巷道堆疊、多層循環、水平循環和汽車升降。此外,運營子公司還提供設計、維修和維護服務,以確保停車解決方案的持續功能。

2023年華諶科技收入大增63.58%至3427.9萬美元主要得益於設備結構件收入的大幅飆升。報告期內,設備結構件的收入為2552.69萬美元,而2022年僅有334.7萬,同比增長了662.67%,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從15.97%提升至74.47%。

流動性隱憂or業務潛力突出 從股價屢次破發看華諶科技(HCAI.US)的AB面 - 圖片3

而設備結構件收入的暴增主要是因為立體停車庫需求因新房銷售所拖累後華諶科技加大了在設備結構件業務上的投入力度,從而帶動了該業務實現了爆發式成長。報告期內立體停車庫業務的收入則降至801.2萬美元,而2022年同期為1695.73萬美元,直接腰斬。

雖然設備結構件收入暴增帶動華諶科技總收入大幅增長,但期內公司的毛利率卻從2022年的41%下降至18%,這導致了期內的毛利直接下滑了28%。而毛利率的大幅下滑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高毛利的立體停車庫業務的收縮以及其中兩個項目虧拖累了毛利率水平;其二,為擴大設備結構件的銷售規模,華諶科技期內主動降價,以價換量的方式進一步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由此來看,華諶科技當前的業務經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在立體停車庫需求減弱後,公司雖然將業務重心轉至設備結構件,但設備結構件行業的競爭比智能停車行業更為劇烈,這就導致了華諶科技必須採用以價換量的方式來開拓市場,從而出現了“增收不增利”。

客戶依賴症難解 智慧停車增長潛力突出

設備結構件業務的高速發展也是有代價的。

事實上,華諶科技所處的設備結構件業務市場競爭十分劇烈,市場玩家眾多,華諶科技之所以能實現該業務的爆發式成長,也是以主動降價的銷售策略實現的,這並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相反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華諶科技設備結構件業務持續爆發的同時,其客戶集中度亦呈加速集中的趨勢。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時,華諶科技前四大客戶的收入佔比為43.08%,但至2023年時,其前四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大幅提升至65.5%,其中來自於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更是高達31.21%。

這樣的成長模式弊端十分突出,即華諶科技在整個交易中的議價能力是相對有限的,難以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且客戶集中度過高會讓業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提升,一旦頭部客戶需求減少或流失,都將對華諶科技的業務經營造成直接衝擊。

不止於此,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亦表明了此種發展模式的不足之處。FOREXBNB發現,截至2024年6月30日,華諶科技應收賬款合計高達779.0萬美元,去年同期僅為7.9萬美元,增长十分显著。 

 流動性隱憂or業務潛力突出 從股價屢次破發看華諶科技(HCAI.US)的AB面 - 圖片4

大額應收賬款不僅讓回款減值撥備的風險大幅提升,且會明顯影響公司的資金流動,現金流周轉會被沖擊。由於應收賬款的未及時收回,截至2024年6月30日,華諶科技在手現金不足2萬美元。可見華諶科技資金周轉的壓力已十分巨大。公司管理層認為,目前的現金水平和經營現金流將僅夠支撐其至少未來12個月的預期現金需求。

不過,從行業來看,公司業務仍具增長潛力。

隨著中國註冊車輛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人口對停車位的需求也逐漸增長。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指南》,規劃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停車位與車輛擁有量的比例應在1.1:1至1.5:1之間,規劃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停車位與車輛擁有量的比例應在1.1:1至1.3:1之間。這表明,目前中國的停車位建設有待改善,缺口達數百萬,無法滿足中國人的生產生活需求。而且,目前中國大部分停車場、車庫都是靠出口人工收費。1個展位年均人工成本超10萬元且持續上漲。經營者行為難以監管、收費和車流效率低下,使得無人駕駛的智能停車場、車庫正在成為行業趨勢,逐漸取代有人值守的收費停車場、車庫。

中国停车位建设的显著差距,為發展智慧停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市場需求帶動了近年來智慧停車行業的增長。2022年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約為200億人民幣,預計2023年將達到229.8億人民幣。解除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導致中國國內旅遊復甦,2023年“五一”假期期間約有2.74億人次的旅遊記錄。這一數字表明旅遊業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自駕游已受到公眾的歡迎。因此,停車位的需求一直在增長,這使得智能停車成為解決“停車難”問題的理想方案。

流動性隱憂or業務潛力突出 從股價屢次破發看華諶科技(HCAI.US)的AB面 - 圖片5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人民幣,而據《2024-2029年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的預測,2024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達到278億元,並在2028年達到426億元,這就意味著,2024至202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22%。

華諶科技的停車解決方案的客戶包括了政府部門、醫院、物業管理公司、房地產公司、機構、住宅社區和其他擁有停車場或車庫的企業。憑藉生產資質和市場影響力,華諶科技的智能停車系統解決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地區的停車難題。

而在智能停車解決方案之外,華諶科技還提供設備結構件,其中便包括了傳送帶、供料系統組件、車庫結構件、立體停車設備定製鋼材和承重等材料,以及鐵路配件等。設備結構件的客戶是工業製造公司,例如採礦運輸機、工業輸送機、鐵路軌道和其他產品的生產商。

華諶科技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和設備結構件兩大業務具有明顯的協同優勢,設備結構件的相關產品可用於智能停車解決方案中,這樣的一體化運營可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為其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