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Omdia的估算顯示,經過兩年的快速增長,中國在2024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軟件市場收入已經達到了18億美元。考慮到該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預計未來五年內市場規模將增長5.5倍,到2029年將達到98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收入統計並未包括其他重要的GenAI技術領域,例如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芯片和服務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場地購置成本,以及GenAI開發平台的收入。

毫無疑問,DeepSeek成為了2025年春節期間的熱門話題之一。這家在2024年剛剛起步的初創公司,憑藉其對大模型和GPU架構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優化能力,使得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迅速走紅,並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展望未來,預計將由零售、媒體和娛樂、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和專業服務等垂直領域主導GenAI的發展。基於GenAI的對話式人工智能應用仍然是消費者與GenAI互動的最常用方式。此外,GenAI也在逐漸被集成到電子商務平台、社交媒體的內容推薦以及各種虛擬助手界面中。其他的橫向應用案例包括對話工具、可視化分析、開發工具、客戶體驗和推薦引擎。總的來說,DeepSeek引發的傑文斯悖論將推動大模型的普及,從而導致需求的增加。

GenAI廠商不能僅依賴消費者市場來維持生存。即使是像OpenAI這樣的GenAI市場領導者,也無法僅通過面向消費者的對話式人工智能來保持營收。中國的GenAI解決方案供應商正在將企業應用視為更具商業可行性的發展道路。其中,面向企業市場的智能體成為了新的競技場。阿里巴巴(09988)、百度(09888)、華為和騰訊(00700)等主要廠商正在為企業提供智能體開發平台、現成模板和針對特定應用的智能體,同时显著降低了大模型推理的成本。

進入2025年,Omdia預計這些廠商將進一步開發智能體相關的能力,包括多模態大模型、多智能體協作和協調框架、支持其他數據類型的檢索增強生成(RAG),以及支持邊緣側和端側應用的更小、更高效的行業模型和小模型。其中的佼佼者正是DeepSeek。企業能夠利用他們的強化學習和蒸餾技術將大模型部署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中。同時,中國企業也需要在資源限制嚴重和法規嚴格的環境下部署GenAI,因此他們對GenAI投資回報率(ROI)的審查也將變得更加嚴格。

觀察GenAI六小虎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新大模型的开发门槛将显著提高。不是所有廠商都能從萬卡級別過渡到十萬卡級別、從單個大規模數據中心擴展到多個數據中心的互聯。因此,今年可能會出現頻繁的市場整合和一些玩家退出市場。Omdia預計,一些大模型廠商將轉型為GenAI平台或GenAI應用廠商,並將重點放在海外市場。

隨著AI PC和AI手機的興起,大模型也在逐漸擴展到更多的設備上。仿人機器人被認為是技術進步的下一個前沿,完全展現了具身智能的能力和優勢。目前,早期採用者主要來自汽車行業,如蔚來和小鵬,因此最初的應用案例主要集中在汽車製造領域。其他專注於仿人機器人的機器人供應商包括傅利葉、優必选和宇樹。此外,物聯網模組廠商也在積極測試大模型,希望利用AI模組的AI計算能力將大模型賦能到各種物聯網應用中。

百模大戰已經成為過去,但2025年的GenAI市場依然保持著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