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NVDA.US),以及所有與AI相關股票的投資者對當地時間週一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的CES演講寄予厚望,希望黃仁勳最新講話能大舉提振近期稍顯低迷的“AI信仰”,進而推動AI投資熱潮再度席捲金融市場,帶動這家AI晶片霸主的股價迎來新一輪上攻走勢,同時帶動所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股票價格步入新一輪上行曲線。

自去年11月以來,英偉達股價似乎一直維持平穩態勢,作為對比,2024年大部分時間,以及整個2023年都處於股價“狂飆模式”。英偉達的投資者們期待黃仁勳在CES上的演講能引發英偉達新一輪的股價大突破,“AI信徒們”則希望黃仁勳講話帶動AMD、博通以及費城半導體指數ETF等所有與AI相關聯的股票價格開啟新一輪大漲趨勢。

關於AI晶片的最前沿研究進展,以及端側人工智慧預計將是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的核心聚焦點,尤其是探討AI如何更完美融入端側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探討AI如何深度滲透至人類日常生活,尤其是“AI人形機器人”這最重磅的端側AI領域的新產品以及機器人核心技術發展過程,備受全球投資者以及科技業粉絲關注。

因此,在黃仁勳即將開啟的這場全球投資者矚目的CES演講中,市場核心關注點將是英偉達Blackwell架構 AI GPU的需求前景展望以及英偉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最新人工智慧相關技術進展。英偉達CEO黃仁勳可能將透露Blackwell最新需求前景,以及未來將推出的Blackwell Ultra以及Rubin架構的更多信息,還可能將在2025年的CES展會上展示其最新的人形機器人策略以及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 Jetson Thor 平台。

黃仁勳將在備受華爾街投資機構以及全球投資者關注的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重磅亮相。英偉達CEO黃仁勳通常利用這個全球科技產業的重大展會展示使用其晶片產品的消費性電子設備,以及關於下一代AI GPU架構的前瞻訊息。

投資者當地時間週一將重點關注有關Blackwell系列AI GPU的任何展望性質的評論,該AI晶片架構被金融市場視為英偉達的下一個最核心業績成長催化劑,也將是驅動英偉達業績持續井噴式超預期成長的最強助燃劑。根據英偉達高層在上一次業績會議上透露的消息,儘管需求非常強勁,但Blackwell AI GPU仍面臨供應限制,部分原因是製造挑戰導致其推出速度放緩,以及英偉達Blackwell獨家晶片代工廠商台積電的AI晶片產能限制。

Blackwell架構AI GPU系列產品,毫無疑問是當前AI算力基礎設施領域的“性能天花板”,英偉達CUDA生态系统壁垒则迫使科技公司们持续砸重金购置英偉達AI GPU以及更廣泛的AI基礎設施。微軟、亞馬遜以及谷歌等科技巨頭需求以及Saleforce、Servicenow各大軟體公司需求持續火爆,這也是市場為何預期Blackwell将驱动英偉達业绩持续炸裂式增长。

作為基準對標,Blackwell性能比上一代“性能天花板”Hopper強勁得多。在MLPerf Training基準測試中,Blackwell在GPT-3預訓練任務中每GPU性能比Hopper大幅提升2倍。這意味著在相同數量的GPU下,使用Blackwell可以更快完成模型訓練。對於Llama 2 70B模型的LoRA微調任務,Blackwell每GPU性能比Hopper提升2.2倍,這表明Blackwell在處理特定高負載AI任務時具備更高的效率

來自富蘭克林鄧普頓股票業務部門的投資組合經理馬特•喬帕表示:“分析師預計,Blackwell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這可能會讓金融市場重新關注英偉達的最終長期機會,進而推動股價邁入下一輪突破。”

即使在黃仁勳開啟CES演講前,英偉達的投資人也有足夠的理由對於英偉達股價走勢保持樂觀。過去六個月,黃仁勳關於AI晶片需求的言論大幅提振了該公司股價。10月,他強調市場對於Blackwell的需求“太瘋狂”,11月,他表示,由於需求“非常強勁”,最早一批Blackwell將在本財季(截至1月底的三個月內)大量出貨。

然而,在鷹派聯準會帶來的持續高利率預期壓力之下,該股在2024年12月出現了自2023年以來罕見的“月度跌幅”,但在2024年仍上漲了171%,權重佔比較高的英偉達也成為標普500指數2024年整體漲幅的最大單一驅動因素。

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已累計上漲近8%,目前交易價格僅比史上最高收盤價低3%,黃仁勳最新演講甚至有可能帶動英偉達股價創歷史新高。英偉達目前市值約3.54兆美元,僅次於蘋果。

黃仁勳“CES個人秀”倒數計時! 一場關乎“AI信仰”的演講震撼來襲 - 圖片1

最新業績未能帶動英偉達股價持續大漲,市場期待新催化劑

在英偉達美東時間11月20日發布最新的業績報告後,該公司股價雖然短暫創歷史新高,但此後在一段時間內暴跌。該公司的業績展望未能給華爾街留下深刻印象,華爾街習慣了英偉達的業績展望大幅超出平均預期,使得英偉達業績超預期的“閾值幅度”變得越來越高。

黃仁勳“CES個人秀”倒數計時! 一場關乎“AI信仰”的演講震撼來襲 - 圖片2

在英偉達股價幾乎停滯之際,市場對人工智慧支出的興奮情緒蔓延至半導體產業的其他領域。比如,AI ASIC晶片領域,這是英偉達AI GPU目前最強的AI基礎設施競品。

AI ASIC最強勢力博通(AVGO.US)的股價在過去幾週內大幅飆升了近30%,一舉跨入“兆股票市值俱樂部”,此前該公司預測,其設計用於資料中心營運商的人工智慧核心硬體組件市場將出現史無前例的繁榮。另一AI ASIC晶片重要勢力Marvell Technology(MRVL.US)的股價自其業績報告顯示客製化人工智慧晶片需求大幅超出預期以來,已上漲超過20%。

但是在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大行看來,AI GPU與AI ASIC不存在所謂的“完全替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AI硬體路線將長期“和諧共存”。結合ASIC與GPU,將使得AI ASIC更加集中於常態化的AI任務或結構固定的AI應用,諸如矩陣運算、卷積操作等深度神經網路中常見的操作,而英偉達AI GPU則集中在更複雜且對算力要求高得多的人工智慧算力任務,例如自註意力機制以及由生成器和判別器組成的神經網路結構生成對抗網絡(GAN),以及更廣泛且龐大的通用型計算任務,GPU具有非常強大的浮點運算能力和較高的記憶體頻寬,適合處理需要大量資料和複雜演算法的任務。

由約瑟夫·摩爾領導的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團隊將這些博通等AI相關股票的上漲比喻“英偉達的AI財富短暫轉移”,在博通無比強勁的業績報告發布後,英偉達的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市值縮水超過2000億美元。然而,英偉達仍然是摩根士丹利的“首選股票”,大摩的分析師認為這家晶片巨頭今年仍將主導AI基礎設施的市場份額。他們也期待黃仁勳的CES主題演講將是一個“正向的催化大事件”。

“訊息傳遞應該是一樣的——Blackwell的需求非常強勁,但供應有限,”他們在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到年中,我們仍然相信,市場重點仍將放在Blackwell上,它將成為下半年營收的核心推動力。”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師團隊近日發布了2025年美股市場“首選晶片股名單”,其中包括美股2023年以來投資熱度爆錶的“AI晶片三巨頭”——即英偉達、博通以及邁威爾科技,均位列美國銀行的2025年“首選晶片股名單”。名單上的晶片股標的還包括半導體設備巨頭泛林集團(LRCX.US)、汽車晶片領導者安森美半導體(ON.US)以及EDA軟體領導者之一鏗騰電子(CDNS.US)。美國銀行予以英伟达的中期目标价高达190美元。截至上週五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收在144.470美元。

對於英偉達投資者們來說,堪稱“孤注一擲”時刻

來自瑞穗證券的科技業專家喬丹·克萊恩認為,CES上關於AI的任何熱門事件,以及黃仁勳的人工智慧主題演講是對科技業近期市場投資者情緒以及風險偏好的關鍵考驗。

他寫道,如果英偉達股價在黃仁勳發表講話後的幾天內下跌或原地踏步,那麼“在我看來,這將對1月份的全球股票市場產生適度的負面影響”。他也表示,由於科技公司的財報季要到本月稍晚才開始,“在此之前,愛好科技股的投資人幾乎沒有衡量基本面和前景的任何正面依據。”

在黃仁勳發表演說之後,英偉達股價的漲跌幅度可能非常大,因為其股價飆升加劇了人們對估值的擔憂情緒。該股基於營收前景的預期本益比約為18x,使其成為納斯達克100指數中預期本益比最高的10隻股票之一。該股基於每股收益(EPS)的預期本益比也接近34x,而晶片股基準——費城半導體指數的預期本益比約為24x。

來自John Hancock Investments的首席投資策略師團隊仍對英偉達和其他美股大型科技股持樂觀態度,但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多波動”。“在某個時候,2025年將出現一個‘證明給我看’的關鍵時刻,屆時將不得不重申這個AI敘事邏輯。估值顯然是一個問題,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在業績高速成長之下,市場給的估值能夠有多高,即使人工智慧的順風因素仍然完好無損。”

除了Blackwel,市場也聚焦人形機器人

我們大概率將聽到黃仁勳發表的更多關於該公司Blackwell架構AI GPU的最細市場供需消息,該系列AI GPU於2024年底開啟首批供應,今年年初可能將開始大量出貨。

CES 2025可能將成為愈發成熟的生成式AI軟體生態與人形機器人結合的良好開端。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期,英偉達可能將會在2025年的CES展會上展示其最新的人形機器人策略以及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 Jetson Thor 平台,這將與英偉達的“具身人工智慧(Embodied AI)”戰略密切相關。

當處理天量並行化計算的資料中心伺服器AI晶片部署規模滿足全球企業與個人的基準算力需求以及AI大模型迭代發展所需的龐大算力支撐時,依科技發展趨勢,在包括智慧型手機、PC以及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消費性電子等應用終端,以及電動車軟體系統和工業生產等應用終端,類似GPT-4o、o1等人工智慧推理表現癒發強大的AI大模型勢必將最終融入這些終端設備並且能夠呼叫雲端更強大的AI算力進行即時配合,這也就是所謂的端側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