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只有中國一個縣市大小的東南亞島國新加坡,在全球經濟愈顯疲軟的當下仍維持了十足的經濟活力,這引發了財經圈持續不斷的討論。

時值歲末年初,日前,一家位於新加坡的老牌貨櫃堆場營運商永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康控股”)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請書。起家於“坡縣”,但永康控股的業務其實涵蓋了中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有著超過30年經營歷史的公司其實早在上世紀就已圓上資本夢。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2010年,永康控股曾先後在新交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交易及自動報價系統(現稱凱利板)以及新交所主機板上市。不過,2010時公司被Navis Asia V Funds收購,並因此被私有化下市。

時隔十餘年後,永康控股轉戰香港欲再圓資本夢,背後深層原因何在?接下來,公司的資本故事又可能朝著什麼方向演繹?

核心財務數據掉進下滑通道

作為一家老牌貨櫃堆場運營商,永康控股主要為在東協地區以及中國營運的貨櫃航運公司和貨櫃租賃公司提供服務。在新馬泰以及越南等國,永康控股以品牌名稱“永康”經營業務;在中國香港,公司則以品牌名稱“PCL”及“明豐”經營業務;而在中國內地,其則以品牌名稱“克運”及“毅發”經營業務。

永康控股的業務模式主要是提供空箱的儲存和處理、維修和保養,以及運輸。按業務類型劃分,永康控股的主要業務包括貨櫃堆場業務、倉儲及貨櫃貨運站,以及貨櫃銷售和新建貨櫃檢驗。其中,貨櫃堆場業務是永康控股的核心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絕大部分。

翻閱永康控股最近幾年的財務數據,不難發現現階段公司的業績下行壓力正在持續增大。2021-2023年,永康控股的收入分別為1.76億元(新加坡元,單位下同)、1.61億元、1.56億元,規模連續萎縮;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為809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7577.3萬元略有所增加。

拆分收入結構來看,上述期間永康控股貨櫃堆場業務所貢獻的收入整體保持增加趨勢,同時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亦同步提升。數據顯示,該業務的佔比由2021年的57.7%增加至隔年的66.3%,並於2023年達到了76.1%,2024年上半年,這項業務佔比仍維持在68.2%的相對高位。

同期,永康控股另兩大業務的營收貢獻度均有所下滑,倉儲及貨櫃貨運站業務的收入由2021年的2048.9萬元萎縮至2023年的1545.5萬元,去年上半年則為605.8萬元,同比口徑下繼續下滑;無獨有偶,貨櫃銷售和新建貨櫃檢驗的收入也經歷了連續的下降,2023年該業務的收入為150.1萬元,較2021年的941.8萬元大幅减少,去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為463.9萬元,規模有所回升。另外,永康控股還有一小部分收入來自其他業務(青島的貨運代理業務),去年上半年該業務實現收入1502.6萬元,佔比接近兩成。

新股前瞻|業績掉進下滑通道,新交所“老面孔”永康控股越洋“造夢”? - 圖片1

另就獲利表現而言,2021年-2024年上半年,永康控股的毛利分別為3581.5萬元、3855.7萬元、4694.6萬元、2112.1萬元,對應毛利率20.4%、24%、30.2%、26.1%,基本維持在相對高位。同期,公司的淨利分別為740.7萬元、1036.7萬元、837萬元、550.7萬元,呈現出薄利且下行壓力增大的特徵。

新股前瞻|業績掉進下滑通道,新交所“老面孔”永康控股越洋“造夢”? - 圖片2

轉戰香港再圓資本夢意欲何為?

業績缺乏亮點,但永康控股在揮別新交所十餘載後又轉戰香港,兜兜轉轉間公司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什麼呢?

翻開招股書,永康控股稱未來公司的目標在於加強其作為東協地區及中國物流運營商的地位。圍繞著這一核心錨點,永康控股計劃在新加坡建立綜合物流中心,同時擴大自身在亞洲的貨櫃堆場網絡。

其中,關於在新加坡建立綜合物流中心或許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據了解,近年來,新加坡政府正在加緊推動創新和永續的工業發展,以支持智慧設施和更有效利用土地。根據歐睿數據,新加坡海事港務局強調數位化及永續發展為其首要任務,目前該部門正開始建造新一代的大士超級港。

新加坡的政策動向無疑為該國貨櫃堆場產業帶來了新的成長動力。而作為“原住民”,永康控股放手一搏也無可厚非。不過話分兩頭,在永康控股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背後,充足的資金自然是不可或缺。

然而,截至2021年-2024年上半年各期末,永康控股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僅為2817萬元、2509.5萬元、2730.9萬元、1759萬元,這點資金顯然限制了公司放開手腳大干快上的空間。

新股前瞻|業績掉進下滑通道,新交所“老面孔”永康控股越洋“造夢”? - 圖片3

截至去年12月21日,永康控股已在亞洲10個地點營運總計20個貨櫃堆場,對應總倉儲面積約62.51萬平方米,總倉儲能力約91000個TEU。後續,永康控股計劃在中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擴大貨櫃堆場網絡,以因應這些地區預期成長的貿易流量。

誠然,透過港股上市籌措資金,永康控股或許的確有機會趁著新的機會實現規模的擴張,公司的業績抑或能止跌回升,但這個過程中公司仍有許多現實的問題需要克服並解決。

歸根究底,對於港股市場的投資人來說,眼下永康控股的規模較小且過往業績乏善可陳,更關鍵的是公司未來的成長預期也難言清晰。帶著這些“硬傷”闖關港交所,永康控股想打動投資人本來就不易,而若要扭轉業績頹勢甚至更進一步兌現高成長的預期,現階段公司大概還是差了點“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