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週,晶泰控股-P(02228)獲北水資金連續增持。12月13日,北水搶籌晶泰控股5.91億港幣;12月16日,北水加倉晶泰控股7998萬港幣;12月17日,再次加倉晶泰控股1.37億港幣。公司的港股通持股比例也由解禁前11月11日的0.18%,快速攀升當前12月20日的11.16%,簡而言之解禁前後北水透過港股通搶籌淨增加了近4億股。
近年來,圍繞新股上市後解禁期進行的博弈趨於激烈,並愈加呈現出一種囚徒困境的情勢。在如此市場背景下,同樣是面對解禁,作為港股18C規則下首家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晶泰控股在二級市場的交投表現卻讓投資人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參與標的解禁行情的選擇。
市場交投活躍,獲北水“掃貨”買入
相較於港股近年出現的解禁大跌常態化趨勢,晶泰控股的表現可謂逆勢向好。
從盤面上看,在解禁日次日的12月16日,晶泰控股股價跳空高開,然後一路走高,最終以當日最高價4.78港幣收盤,漲幅達到21.32%,同時也突破了12月12日盤中高點。
然而主力資金並未停下“掃貨”腳步。12月18日,晶泰控股再次迎來一波大漲,再次以當日最高價收盤,漲幅鋼彈29.83%,並最終推動公司股價在隔日最高達到6.53港幣區間高點,創下自11月15日以來的股價新高。
晶泰控股此次實際一共解禁包含基石投資者的6392.3百萬條腿,其成本價即公司IPO發行價5.28港幣;及IPO前投資者的11.55億股。而先前市場情緒面的擔憂,主要在於公司股價或因大量解禁而出現一定波動。
但事實證明,依照晶泰控股解禁前後展現的交易量水平,此次解禁確實稱不上驚濤駭浪。
從交投情況來看,12月16日至12月20日,也就是公司解禁後一週內,公司總成交量達到15.70億股,成交額達到84.15億港幣,週換手率高達45.99%,遠高於公司解禁前的平均換手率水平。僅在12月16日,該股成交量便達到3.15億股,成交額高達14.09億港幣。當日公司股票換手率高達9.22%,同样显著高于公司解禁前近一个月2.25%的平均換手率。
上述交投數據一方面直觀展示了晶泰控股在二級市場上活躍的交投情況,另一方面從側面說明,晶泰控股此輪解禁釋放出的流動性股份及解禁後的不堅定籌碼似乎已被市場消化,高週換手率也顯示當下很有可能已基本完成換籌。
而聚焦晶泰控股的經紀商席位,則不難看出南向資金對公司的青睞。數據顯示,最近5日,晶泰控股前二的買方席位便是創盈服務及中投信息這兩個港股通管道,二者合計買入2.22億股。公司獲港股通的持股比例因此快速增至11.16%。
橫向數據對比來看,12月16日至12月20日的5筆交易日內,晶泰控股以2.22億股增持股數,位列期內港股通資金增持變動榜的第四;以6.49%的增持比例位居港股通資金持股比例變動榜第一。如此“掃貨”姿態昭示著南向資金對晶泰控股的充分看好。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資料庫)
據FOREXBNB採集與相關解禁方溝通交流得知,目前剩餘PE股東大多看好公司股價長期走勢,並希望能夠長期陪伴來取得這檔港股最純正AI概念股的長期投資價值。
看好公司長期價值逐步兌現
順利通過“解禁大考”的背後,體現了二級市場對於晶泰控股稀缺性和長期價值的認同。
近年來,憑藉創始團隊紮實的技術背景以及在量子物理、AI、大規模機器人實驗領域建立的獨特技術優勢,晶泰控股確立了 AI+機器人藥物研發平台的商業模式,並成功形成技術-商業化生態閉環。
據FOREXBNB了解,本公司已為全球300多家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及研究機構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中的16家,並與輝瑞、長江生命科技、新加坡國家藥物設計與發現平台(EDDC)等全球多家知名生技與製藥企業集團、國家級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獲得如此多前沿企業與研究機構的選擇,既有先行優勢帶來的紅利,也印證了其技術平台在全球的先進性。
而對於這家正步入商業化階段的創新技術企業來說,其投資價值不僅反映在於國內外藥廠研發管線的持續簽單合作上,也體現在研發成果轉化後的商業化能力上。近年來,晶泰控股在製藥領域正不斷兌現著AI技術的商業潛力。公司在2023年與禮來合作進行AI+機器人的小分子藥物創新研發,預付款及里程碑總收益達2.5億美元,刷新了當年中國AI製藥單一管線金額的紀錄。
今年10月10日,晶泰控股與強生公司下屬楊森生技公司(Janssen Biotech, Inc.)簽署大分子藥物發現 AI 平台授權協議,授權 Janssen Biotech 使用晶泰自主研發的 XtalFold™ AI 平台進行大分子藥物的發現與工程設計。其作為一套基於 AI 的軟體平台,能夠利用序列資訊對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建模,從而為抗體等大分子藥物研發提供快速且準確的結構訊息。
而此次合作也充分證明,走平臺路線的晶泰控股的創新價值正越來越多地受到歐美大藥企的認可與真金白銀的背書,大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都具備業界領先的技術與簽單落地能力。
受益於公司強勁的階段性創新價值商業轉化能力,晶泰控股近年來業績成長較為穩健,2021至2023年複合年均成長率達66.7%。然而相較於研發付費,真正具有想像空間的是後續逐級遞增的里程碑付款和銷售分成。根據晶泰科技招股書介紹,晶泰科技在交付“臨床前”分子後,可隨著分子的臨床開發及商業化收取里程碑付款及“個位數至低兩位數的分層特許使用費用”——即銷售分成。今年中報期間,晶泰科技宣布其交付的分子首次收到客戶“臨床階段的里程碑付款”。藥物開發週期漫長,而晶泰參與的 AI 製藥管線或正逐步浮出水面、開始進入臨床,而晶泰科技的藥物發現業務也有望迎來收穫時期。
除了在AI+醫藥方面的核心業務,晶泰控股也開始憑藉自身在 AI與機器人自動化實驗領域的領先優勢,投入新材料、農業、石油化工及日化等具有廣闊成長潛力的場景,解鎖了更多全新的產業合作藍海,從 “AI 製藥”逐步成長為“AI for Science ”賽道的代表。
FOREXBNB了解到,公司目前已建立上萬平米的實驗室,並計劃在北美等地繼續規模化部署其自動化機器人工作站,而自動化實驗室作為獨立的解決方案也已獲得復旦大學、中石化等機構、企業的採購訂單。近日,晶泰科技宣布與微軟簽訂 MOU,將共同探索 AI與機器人在生物醫學與材料科學等垂直領域的應用,並探索將這項解決方案推進大學、科學研究機構實驗室。
今年8月,晶泰控股與協鑫集團簽署5年合作協議,預計分期獲得約1.35億美元(約1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付費,共同開發一系列具有產業競爭力和工業應用潛力的差異化新材料,並為協鑫打造材料領域大模型驅動的AI+自動化數智創制系統。2個月後,晶泰控股又向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交付一台催化劑合成工作站。
由此可見,隨著全球醫藥產業持續擴容,公司可望維持AI製藥業務需求的高成長,再結合AI智造的廣大版圖,雙賽道加持下的晶泰控股公司無疑擁有更高的成長天花板,也作為 “18C 第一股”,平滑度過解禁期後,有望持續引領 AI+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垂直領域的市場行情。
而相較於在單一的賽道競爭,“AI製藥”和“AI智造”雙賽道深度發展讓晶泰控股擁有更寬的企業護城河,抗風險能力更強,同時多曲線發展,也為公司內在價值空間的持續成長創造強勁驅動力。目前晶泰控股的中長線價值將一步步得到時間的驗證,隨著未來“AI+”市場的持續拓展,公司預計將進一步打開估值天花板,享受創新型AI科技龍頭股的估價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