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議題上的頻繁交流,以及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歐洲的激烈批評,引發了歐洲對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憂慮。專家分析認為,2月17日歐洲多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的緊急峰會,可以看作是對美國的一種“反擊”,預示著美歐之間的分歧可能會進一步加深。
法國政治學者皮埃爾·布爾古瓦指出,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加速了步伐”,而歐洲則“慢了一步”。在美俄高層會談即將舉行之際,歐洲領導人召開緊急峰會,是对美國行动的一种“反擊”。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副教授布萊格登表示:峰會的一個明顯成果是,峰會的召開本身就是為了傳遞出歐洲團結一致的信號。歐洲人可以追求更大的戰略自主權。
還有專家認為,美國在處理俄烏衝突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這讓歐洲“感到受傷”。
土耳其廣播電視總台國際新聞特約編輯優素福·埃里姆表示:特朗普的當選對歐洲來說可能是最糟糕的噩夢。在過去三年中,歐洲對俄烏衝突採取了一種單一的態度,沒有為政治解決留下任何空間。現在,他們的北約盟友,可能是歷史上最可靠的盟友,態度突然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歐洲內部也存在很多分歧,例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呼籲和平解決,而德國、歐盟委員會則更傾向於戰爭,使戰爭持續,還有很多國家正在猶豫不決。
法國媒體認為,儘管存在分歧,但歐洲領導人同意繼續磋商、協調立場,17日的會議標誌著歐洲朝著制定統一戰略邁出了一步。但分析人士指出,促使歐洲國家邁出這一步的,可能不僅僅是對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可能被美國邊緣化的擔憂。
在不久前的慕安會上,美國副總統萬斯表示歐洲最大的威脅來自其內部,指責歐洲背離了其基本價值觀。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顧問弗朗索瓦·埃斯堡指出,美國最近的行動已經導緻美歐跨大西洋盟友關係面臨“意識形態和戰略上的分裂”。他認為,美國的做法“將會削弱歐洲的地位並損害其長期安全”。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歐洲、俄羅斯及亞歐項目主任馬克斯·貝格曼表示,美歐過去偶爾出現的裂痕總是可以修補,但“即將到來的衝突可能會永遠改變跨大西洋關係的性質”。他認為,歐洲未來應更多考慮和規劃自主道路。
法國《費加羅報》引述一名外交官的話:“對一些最擁護大西洋主義的歐洲國家來說,已經到了‘非常艱難的和美國脫鉤’的時候了。”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原文標題:《跨大西洋裂痕漸深 歐美已到“脫鉤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