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存续期间是指?
是指从债券发行日到最终回收全部投资(本金和利息)之间的平均时间,它反映的是投资者“收回成本”所需的加权平均时间。用来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的敏感度。
在这个期间内,债券是有效存在的,发行人会按期支付利息,到期时偿还本金。但存续期间并不等同于到期时间。到期时间只是本金偿还的日子,而债券存续期间则综合考虑了利息的分布时间。
因此:
•付息债券——因为中间有现金流(利息)陆续返回,所以存续期间会小于到期时间。
•零息债券——没有中间利息,全在到期时偿还,因此存续期间等于到期时间。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例子,更清楚理解它的时间维度和现金流安排:
①背景假设
项目 | 内容 |
债券类型 | 固定利率公司债 |
面值 | ¥10,000 |
利率 | 年利率 3% |
付息频率 | 每年一次 |
存续期间 | 5年 |
②你将收到的现金流如下
年度 | 利息收入 | 本金偿还 | 合计现金流 |
第1年 | ¥300 | — | ¥300 |
第2年 | ¥300 | — | ¥300 |
第3年 | ¥300 | — | ¥300 |
第4年 | ¥300 | — | ¥300 |
第5年 | ¥300 | ¥10,000 | ¥10,300 |
在债券的“存续期间”5年中,你每年固定收取利息,第5年连本带息收回。
债券存续期间和利率的关系?
1. 利率上升 → 债券价格下降 → 久期缩短
利率升高时,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现值降低,尤其是远期的现金流折现影响更大。
所以债券的现值被“压扁”,更接近短期现金流 → 久期减少。
2. 利率下降 → 债券价格上涨 → 久期增长
当利率下降,未来现金流现值更高,久期向未来“拉长”。
我们透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项目 | 债券A | 债券B |
年利率 | 5% | 5% |
久期(回本时间加权平均) | 2年 | 7年 |
面值 | 1000元 | 1000元 |
假设市场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到6%),那么债券价格将下降,其中:
•债券A价格大概下降 2%(久期 × 利率变动 = 2 × 1%)
•债券B价格大概下降 7%(7 × 1%)
所以久期越长,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越敏感。
市场预期 | 建议存续期间选择 |
利率将上升 | 短存续期债券,减少跌幅风险 |
利率将下降 | 长存续期债券,增加涨幅机会 |
利率不明或震荡 | 配置长短存续期混合债券 |
债券存续期间越长越好吗?
存续期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它的优缺点要结合市场环境和投资者自身目标来判断。
1. 存续期长的优点:
①利率通常更高
长期债券通常比短期债券提供更高的票面利率,用来补偿你锁定资金时间较久的风险。
②利率下行时价格涨得更多
长期债券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利率下降时,价格上涨幅度更大,可带来更高的资本利得。
2. 存续期长的缺点:
①价格波动大(利率风险高)
比如利率上涨,长期债券价格下跌会更明显。越长期,价格越敏感。
②锁定资金时间长
你得等更久才能拿回本金。如果中途需要用钱,可能要折价卖出。
③通胀风险增加
如果未来通胀上升,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实际收益会被侵蚀。
举个例子:假设你买两只债券情况如下
债券名称 | 存续期 | 年利率 | 市场利率升1%后的跌幅 |
A债券 | 3年 | 3.00% | -2.50% |
B债券 | 10年 | 4.00% | -8.00% |
虽然B债券利率高,但对利率上涨更敏感,价格下跌更多。
总之,债券存续期间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适合你”才最好。想要稳定、灵活选短期债;看好利率下降、愿意冒风险可考虑长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