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及其乌龙事件

2025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在“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下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多国股市开盘大幅下挫,亚太市场首当其冲,日经225指数暴跌8.4%,韩国综合指数下跌5.57%,台湾加权指数下跌9.7%并触发熔断。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沪指下跌7.34%,深成指下跌9.66%,创业板指重挫12.5%。港股同样遭受重创,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7.16%。

在欧洲和美国,股市同样未能幸免。欧洲斯托克5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跌幅均超5%。美股开盘后也延续跌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大幅低开。全球主要股市表现如下:

地区/指数 开盘跌幅 最大涨幅 最终收盘跌幅
日经225指数 -8.40% - -7.83%
韩国综合指数 -5.57% - -5.57%
台湾加权指数 -9.70% - -9.70%
恒生指数 -9.28% - -13.22%
恒生科技指数 -11.15% - -17.16%
上证指数 -7.34% - -7.34%
深证成指 -9.66% - -9.66%
创业板指 -12.50% - -12.50%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3% 3% -2.20%
标普500指数 -5% 8.40% -1.59%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5% 4% -1.41%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美股在盘中经历了戏剧性的波动:美股大盘从下跌5%到上涨3%,随后又猛烈回调,几乎在短短十多分钟内完成了这一剧烈变化。

4月7日标准500指数走势图

乌龙事件引发市场反转及其启示

这一波动的直接原因是一则乌龙消息。有报道称,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萨特表示,特朗普正在考虑对部分国家暂停90天的关税。然而,仅仅十分钟后,这一消息被迅速辟谣。据GMBC爆料,白宫内部无人知晓90天关税暂停的消息,而美国股市的巨额买盘因乌龙事件而发生剧烈反转,再次回到原形。

尽管这只是一起乌龙事件,但它揭示了以下几项重要启示

◦特朗普团队的影响力:特朗普团队的任何言论都能引发美股的剧烈波动,万亿美元的市值在瞬间灰飞烟灭。此次事件让市场对“内幕交易”产生了猜测,有人推测特朗普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让美股先崩溃,然后由美国政府收购股票,再调整关税政策,从而一举解决美债问题。

◦空头平仓与市场反应:乌龙事件对空头产生了正向作用,许多空头不得不立刻平仓。当天的市场走势显示,空头力量明显减少,跌幅也被限制,美股因此相对平稳。因此,可以说这次乌龙事件对市场是“利好”。

◦投资者的困境: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这种突发的市场波动几乎不可能让他们及时做出反应。等他们回过神来,市场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准备抄底或准备入场的投资者必须有清晰的投资计划,并做好相应的预案。

特朗普的回应与市场担忧

特朗普在回应股市暴跌时表示,这种剧烈波动是“良药苦口”,尽管如此,他仍认为这能治愈美国经济。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批评。有评论指出,股市并不一定有“大病”,过度治疗可能适得其反。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否过度,还需进一步观察。

金融界反应与分歧

◦贝尔·埃克曼的批评:作为特朗普阵营中的顶级华尔街投资者,贝尔·埃克曼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其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物价上涨和供应链断裂等问题。

◦马斯克的言论:尽管马斯克此前对特朗普保持沉默,但现在开始批评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他认为,纳瓦罗推动的关税政策并非明智之举,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纳瓦罗的角色:纳瓦罗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关税政策的出台过程中。消息称,纳瓦罗的建议被认为决定性地影响了政策的方向,进一步激化了市场的担忧。

特朗普的民调数据与市场预期

尽管特朗普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他仍然拥有46%的支持率,但54%的选民反对他的关税政策。约四分之三的选民认为关税会推高物价,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公众对特朗普管理经济的评价较为负面,负面评价比正面评价多了8个百分点,相较于去年10月的民调,出现了显著的转向。下一次民调可能会叠加股市暴跌的影响,数据或许会更加偏弱,这可能会促使特朗普政府调整政策,以使其更加有利于股市稳定。

时间点 特朗普支持率 反对关税政策的选民比例 股市表现 公众对经济管理的评价
去年10月 高于50% 约45% 市场稳定 正面评价高于负面评价
2025年4月7日 46% 54% 美股剧烈波动,经历大幅回调 负面评价比正面评价多8个百分点

总结

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在对等关税政策的阴影下经历了剧烈波动。美股在乌龙事件的影响下经历了戏剧性的反转,而特朗普团队的言论、空头的反应以及投资者的困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批评,而民调数据也显示出市场对这些政策的不满。未来,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反应将继续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变量,投资者在这种不确定性中需要保持警觉,制定好充分的投资预案,以应对可能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