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获悉,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情况。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韩利女士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常态化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总局将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部署市场监管系统开展集中整治;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归集转办机制,总局将推进涉企收费监测点建设,充分发挥“前哨站”作用,对违法违规收费问题早发现、早治理,常态化收集涉企收费问题线索,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完善问题线索归集、共享、转办机制;推进涉企收费监管制度建设,总局将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违法违规收费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情况

李超: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涉企收费关乎企业切身利益,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于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女士、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先生、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郭垂平先生、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韩利女士。

下面,首先请牛育斌司长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情况。

牛育斌: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的几位同事一起,向大家介绍《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四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经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近日印发实施。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过多次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涉企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收费涉及主体多、领域广,部分收费主体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钻空子”“打擦边球”,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呈现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的特点。有的收费主体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的方式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有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或收费过高。这些违规收费行为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也破坏了营商环境、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需要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针对性举措,也将此前整治行动中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地方开展的有益探索,提炼上升为制度化机制化安排,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的企业等涉企收费主体,强化防治、常治、惩治、根治,提出七方面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通过制定清单给企业一个“明白账”;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加强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合法性、公平性以及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对存量政策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涉企收费政策常态化宣传解读,让政策走进企业、让企业会用政策;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让企业发现问题有地方说,说了有人管;加强相关领域收费规范,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自然垄断环节企业等乱收费问题多发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清理违规事项、规范收费行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监管提供法律保障,让违规收费无处遁形。

与以往相比,《指导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全链条治理,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完善评估审核,守好“第一道门”;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及时“把脉问诊”;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二是源头治理,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同时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三是协同治理,在健全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惩治违规收费行为等重点任务中,注重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有利于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有效遏制违规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打破因不合理收费造成的行业壁垒,使各类企业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

我们注意到,文件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实现清单全覆盖,清单之外一律不允许收费,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工作安排?

牛育斌:

近年来,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从实践效果来看,清单内收费项目管理相对规范、水平较为合理,对约束收费主体行为、提高收费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有效规范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收费行为,充分总结既有四张目录清单的经验,《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设立“边界”。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具有行政权力和影响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收费自由裁量权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凡是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这将有力遏制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违规收费行为,督促收费主体严格依法依规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

二是阳光“晒单”。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自主设立的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度不够,服务内容不清晰、服务标准不明确、收费标准不合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录清单中要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这将确保企业能够清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应缴纳的费用,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三是一单“通查”。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形式分散,一些涉企收费虽然纳入清单但是更新不够及时,实质上没有很好地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企业获取信息成本仍然较高,面临查询难、核实难、维权难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每个部门、每个省份都要建立清晰、全面的目录清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发布。这将强化政策集成,方便企业快速查询。同时企业还可以对照清单核实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时发现违规收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为了把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好,把清单作用发挥好,拟作出四方面工作安排。

一是全面梳理收费项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梳理和清理本地区、本领域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每一个收费项目都有依据。

二是制定统一清单格式。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清单格式和编制要求,明确清单涵盖的基本信息、编制方法和发布形式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制,实现目录清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三是明确公开时限和动态更新要求。四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当收费政策发生变化,如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目录清单,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四部门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也鼓励社会各界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按要求编制清单、清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未及时更新清单以及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等行为,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等必要的监管措施予以惩戒。

中国日报记者:

涉企保证金作为涉企收费事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涉企保证金开展了规范管理。可否介绍一下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的考虑?

王文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进行清理规范,取消了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涉企保证金项目,对保留的保证金项目正式建立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各地区也参照制定了本地区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并公开发布。制度要求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保证金,一律不得执行,且行政机关新设立涉企保证金项目,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经国务院批准。这样就从制度上对涉企保证金征收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对稳定社会和企业预期发挥积极的作用。

2023年、2024年我部、财政部两次印发公告,对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进行优化调整,为减少对企业现金的挤占,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要求对按规定允许保函(保险)替代的保证金项目,企业均可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函(保险)的方式缴纳,任何单位不得排斥、限制或拒绝,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通过年度企业负担调查定期了解涉企保证金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此作为全国减轻企业负担督查的重点内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实地督导检查,持续推动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下一步,我部将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牵头作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规范管理工作。一是每年动态调整目录清单内容,推动相关部门减轻企业保证金负担,扩大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范围。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强化对涉企保证金违规行为的查处和问责,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三是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涉企保证金政策和目录清单的宣传解读,发挥全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回应企业诉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指导意见》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落实这项举措?

郭垂平:

谢谢您的提问。财政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部署,财政部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集中公示了中央和各省(区、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

“一张网”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查询更方便。财政部在门户网站首页醒目位置专门开设了“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专栏,搭建统一的网络公示平台,专栏更加醒目,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二是格式更统一。按照收费项目分类和属性,将“一张网”分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个子目录清单,清单更全面直观、通俗易懂。三是信息更丰富。在发布“一张网”的同时,增设“2013年以来的降费措施”和“政策规定及解读”两个栏目,集中展示2013年以来中央出台的降费措施和各项收费基金管理制度,并附必要的政策解读,方便社会公众更全面系统了解相关政策。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指导意见》部署,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制度,实现对中央和各省(区、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更新。

二是指导地方更新完善“一张网”,编制好“一张网”中各地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确保清单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三是加强“一张网”落实情况的监督,发挥清单的源头治费作用,确保“一张网”落到实处,目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

中新社记者:

《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涉企收费政策措施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将如何推进实施涉企收费政策措施评估审核工作?

韩利:

开展涉企收费政策措施评估审核是把好涉企收费“第一道关”的重要举措,是从源头防止违法违规收费问题产生的重要手段。市场监管总局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审查的范围、标准、规则、程序等,下一步拟从存量政策清理和增量政策审查两个方面,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集中清理存量违规收费政策措施。由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部署,结合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对照审查标准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存在违规收费问题的政策措施,该取消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该纳入收费目录清单的要及时纳入,该调整收费标准的及时调整。

二是加强新出台政策措施合规审查。各部门出台新的涉企政策措施前,要对照审查标准,对政策措施中涉企事项开展评估,严禁违规新设涉企收费项目,严防出现衍生性的中介服务收费、电子政务平台收费等问题。有关部门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时,要对相关涉企事项,从合法合规性、公平合理性以及对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一并加强审核把关。

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统筹,对存量政策的清理规范情况开展抽查检查,对各部门新出台政策的自查工作加强督促指导,切实提高审查工作质效。

第一财经记者:

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下一步在全国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工作中对落实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要求有何考虑?

王文远:

一直以来,我部积极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作用,会同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工作安排,加强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强化涉企违规收费等问题整治,不断优化企业服务,为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2025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作为重要内容,细化实化有关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督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二是组织开展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跟踪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成效,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了解涉企收费问题和有关政策诉求,编制企业负担调查报告并对外发布。

三是举办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活动,会同各成员单位和各省减负部门,系统总结涉企收费长效监管的经验做法,编印发放政策手册,开展多种形式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知晓和享受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是组织全国减轻企业负担专项督查,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并将企业负担调查和第三方评估等反映的违规涉企收费问题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有关方面抓好问题整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

结合近年来涉企收费监管执法情况,市场监管总局将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韩利: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涉企乱收费监管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责令收费主体将违规收费退还企业,2018年总局组建以来累计退还企业近200亿元。从检查情况看,一些领域特别是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利用优势地位强制收费、重复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对遇到的收费问题不敢反映、不愿反映,涉企收费监测和线索收集工作存在短板;监管执法面临定性难、处罚难等问题,监管规则需进一步优化。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防治并举,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收费,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一是常态化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总局将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部署市场监管系统开展集中整治。今年,将聚焦部分政府部门和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等领域,重点查处自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转嫁费用等问题。强化对货运领域陆路、海运口岸收费抽查检查。开展水电气暖领域价格收费整治“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规范到位。

二是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归集转办机制。总局将推进涉企收费监测点建设,充分发挥“前哨站”作用,对违法违规收费问题早发现、早治理。常态化收集涉企收费问题线索,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完善问题线索归集、共享、转办机制。

三是推进涉企收费监管制度建设。总局将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违法违规收费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分领域完善涉企收费规则指南,对违法违规收费主体研究提出联合惩戒措施,曝光典型案例,增强震慑效应。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财政部在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下一步落实《指导意见》过程中,财政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郭垂平:

谢谢您的提问。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涉企收费管理工作,在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清理、降标、规范、治乱等方式,加强涉企收费治理,减轻经营主体负担。2013年以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0项,减少幅度73%,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至32项,减少幅度70%;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至20项,减少幅度33%。

为巩固涉企收费治理成果,财政部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2021年,组织财政部监管局对各地落实中央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22年,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2023年和2024年,持续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对降费减负政策落实情况、重点领域违规收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这些举措确保惠企政策有效落实落地,提振了市场和社会信心,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持续落实延续实施文化事业建设费优惠政策等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惠政策,减轻相关领域经营主体负担。

二是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的管理,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收费基金项目的全覆盖,做到“阳光收费”。

三是结合财会监督专项行动等,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惠政策监督检查,确保降费减负政策红利扎扎实实落到经营主体,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各方面如何强化协同联动,确保文件里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牛育斌:

感谢您的提问。涉企收费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问题复杂,为确保文件的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实落地,让企业切实可感,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形成共商、共抓、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更好实现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长效治理。四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共商重大问题。依托现有相关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及时进行部门会商,共同分析研判涉企收费形势,评估政策执行效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

二是共抓任务落地。对目录清单建立、收费政策评估审核、涉企收费跟踪监测、问题线索收集处理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加强调度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是共享典型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落实政策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共治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强化部门联合惩戒,综合利用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依法加大对违规收费主体的惩戒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性大、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协调多部门联合曝光。

李超:

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和我们新闻办联系。再会!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FOREXBNB编辑:徐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