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报道,国泰君安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汽车行业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应用领域之一。汽车制造商在精密制造、大规模生产以及人才和资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预计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新发展方向。特斯拉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并在2026年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计划对外销售,预示着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代即将到来,整个产业链充满期待。

国泰君安的主要观点包括: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代将在2025年开启,整个产业链备受期待。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并在2026年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计划对外销售,预示着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代即将到来,整个产业链充满期待。

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相比,人形机器人有望复制其发展路径。

与人形机器人类似,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在软硬件系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软件角度来看,端到端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特斯拉自2023年9月起在Optimus机器人上安装了端到端的神经网络,并在底层模块上与FSD实现了连接。根据智元机器人的定义,人形机器人也将按照“G1-G5”的顺序逐步发展。借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在量产后将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训练,从专用向通用发展,从有限场景向通用场景扩展,从而加速人形机器人功能完善和商业化的落地。

汽车产业链向机器人领域拓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汽车工厂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将率先在汽车工厂中对人形机器人进行训练和优化。人形机器人在软硬件系统上借鉴了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汽车整车制造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或投资的方式参与人形机器人整机行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利用其制造和研发优势,占据丝杠、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结构件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的市场。同时,由于特斯拉等汽车整车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加强了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客户优势,实现了汽车产业链向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进度可能低于预期;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可能低于预期;人形机器人零件的成本降低可能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