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报道,中原地产研究部的高级联席董事杨明仪提到,2024年香港二手公营房屋(包括居屋、公屋、绿置居和夹屋)的买卖合约登记总数为7304宗,相较于2023年的6831宗,增长了6.9%,达到了自2021年8512宗之后的近三年最高点。
在这些数据中,公屋和绿置居的买卖登记数量上升了28.4%,达到1222宗,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居屋的登记数量上升了4.1%,达到5959宗,然而夹屋的买卖却出现了下跌,同比减少了19.1%,只有123宗。去年香港政府取消了辣招并放宽了按揭政策,加上楼价和利率的下降,使得价格合理的居屋、公屋和绿置居受到了首次购房者的青睐,交易量明显增加。但是,补地价后的夹屋售价相对较高,有些甚至与私楼价格相当,因此夹屋市场相对滞后。
2024年香港二手公营房屋的登记总数为7304宗,与房委会第二市场的成交记录相比较,其中4257宗属于第二市场买卖,占比达到58.3%。与2023年的3676宗和53.8%相比,分别增长了15.8%和4.5个百分点。第二市场的宗数和比例连续两年上升,突破了四千宗并接近六成水平,均创下了2015年有记录以来近10年的新高。得益于公屋富户政策和新一轮白居二的入市,市民的刚性需求强烈,未补地价的公营房屋成交增多,价格较低。
在居屋方面,2024年二手居屋的买卖合约登记(包括自由市场和第二市场)为5959宗,创下了3年的新高,其中3282宗为第二市场买卖,占比为55.1%。与2023年的2886宗相比,宗数上升了13.7%,比例从2023年的50.4%上升了4.7个百分点,均创下了10年的新高。居屋第二市场的比例近两年累计上升了17.8个百分点,从不到四成迅速上升到超过五成半,并连续两年保持在五成以上。
对于公屋和绿置居,2024年香港二手公屋和绿置居的买卖合约登记(包括自由市场和第二市场)共为1222宗,其中975宗为第二市场买卖,占比为79.8%。与2023年的790宗相比,宗数上升了23.4%,两者均为2015年以来10年的新高,而比例则从2023年的83.0%下降了3.2个百分点。第二市场的比例略有下降,但仍接近八成的高位。
在夹屋方面,2024年香港二手夹屋的买卖合约登记为123宗,比2023年的152宗下降了19.1%,创下了自2018年116宗之后的6年新低。由于所有夹屋已经过了禁售限制,业主只能在补地价后在自由市场出售,因此夹屋没有第二市场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