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量化寬鬆”(QE)這一術語,它常被誤認為是政府的財政政策。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當經濟遇到困境時,政府和中央銀行通常會透過不同的手段來刺激經濟,例如增加支出或降低利率。然而,實際上,它是中央銀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而非財政政策。

量化寬鬆為什麼是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通常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如調整短期利率)失效時使用,它是中央銀行採取的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透過購買大量的長期國債或其他金融資產(如政府公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直接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從而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降低長期利率,刺激投資、消費和經濟成長。

這種政策的實施主體是中央銀行,其目標是透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市場流動性來刺激經濟,特別是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效的情況下。同時,它操作方式透過購買金融資產直接影響長期利率和資金流動,具有直接幹預市場的特性,因此被視為貨幣政策的一部分。

儘管量化寬鬆是貨幣政策中的非常規手段,但它的核心職能依然是在貨幣供應、利率和市場流動性等方面對經濟進行調節。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它主要在傳統貨幣政策(如降息)無效時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利率已接近零的情況下,它是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

量化寬鬆與財政政策的區別

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實施主體、操作方式和目標:

財政政策由政府部門(如財政部)負責實施,主要透過政府支出和稅收政策來調節經濟活動。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如基礎建設投資,或減稅來提高消費者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刺激需求和推動經濟成長。財政政策通常透過直接影響總需求來調節經濟,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或低成長時,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稅收的減免有助於復甦經濟。

貨幣政策則由中央銀行(如聯準會、歐洲央行等)管理,主要透過調節貨幣供給量、利率以及金融市場流動性來影響經濟活動。央行透過調整短期利率或使用非常規工具如量化寬鬆,直接影響市場利率、資金流動和信貸狀況。例如,聯準會2014年1月正式開始減少購債後,利率一路下跌。

量化寬鬆後利率下跌與財政政策的直接支出不同,貨幣政策更依賴金融市場的運作和信用條件的調節,旨在穩定價格、促進就業和經濟成長。兩者在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常常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量化寬鬆與財政政策的區別
方面 量化寬鬆 財政政策
實施主體 中央銀行(如聯準會、歐洲央行) 政府部門(如財政部)
操作方式 購買資產注入資金,調節流動性 增加支出或減稅刺激需求
目標 透過利率和貨幣供給刺激經濟 透過政府收支調整推動經濟成長
調節機制 影響資金流動和長期利率 直接調整總需求
作用時機 降息無效時使用 經濟衰退時增加支出或減稅

因此,雖然量化寬鬆透過影響市場流動性和資產價格對經濟產生影響,但它的工具和實施者是中央銀行,屬於貨幣政策的一部分。與財政政策透過政府支出和稅收調節經濟不同,它透過購買資產注入資金、降低利率,從而推動投資與消費,促進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