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是什麼?

權證(Warrant)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它賦予持有人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標的資產(如股票、指數等)的權利。根據權利的行使方向,它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權證是什麼

認購權證:持有人有權在特定期限內以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資產,類似於看漲期權。

認沽權證:持有人有權在特定期限內以約定價格向發行人出售標的資產,類似於看跌期權。

權證的運作原理(含實例)

它的運作基於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稱性。持有者支付權利金以獲得權證,若市場條件有利,便可以行使權利從中獲利;若市場不利,則可以選擇不行使權利,最大損失僅限於權利金,類似於購買一張“下注票”。

舉個例子來說明下,假設市場上有一種限量版招財貓擺件,當前價格為2000元。投資者小王認為這種擺件在未來一個月內價格會上漲,於是他花了100元購買了一張認購權證,約定1個月後可以3000元的價格購買擺件。

一個月後市場價格高於行權價(如4000元):

選擇1:行使權證

權證價格低於市場價格可獲利小王行使權利,以3000元的行權價購買擺件,再以4000元的市場價格賣出。

收益:4000-3000=1000元(差價收益)。

扣除購買的成本(100元),最終獲利:1000-100=900元。

選擇2:不行使權證

小王選擇不行使,權證到期失效。

收益:0元(失效,損失100元權利金)。

對比分析:在這種情況下,行使可以獲得900元的淨收益,而不行使則損失全部100元權利金。

一個月後市場價格等於行權價(如4000元。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否行使權證,最終結果都是損失100元權利金。

一個月後市場價格低於行權價(例如2500元)。

權證價格高於市場價可不行使權利

選擇1:行使權證

小王以3000元的行權價購買擺件,再以2500元的市場價格賣出。

損失:3000-2500=500元(差價損失)。

加上購買的成本(100元),最終損失:500+100=600元。

選擇2:不行使權證,到期失效。

損失:100元(失效,損失100元權利金)。

對比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不行使是更優的選擇,因為行使權證會導致更大的損失(600元),而不行使僅損失100元權利金。

總結:市場價格高於行權價時,行使權證可獲利。市場價格低於或等於行權價時,不行使更划算,最多損失100元權利金。

權証投資需要注意的三個關鍵因素

時間:其有到期日,時間越接近到期,市場價格接近履約價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它不適合長期持有。

履約價:權證的履約價決定了執行權利時的價格,投資者需要評估股價漲跌對其價值的影響。

標的物:它的標的是特定的股票或ETF,因此標的的走勢對它的價值至關重要。

投資者通過低價購買權證,賺取標的物漲價部分的差額。這裡,投資者實際上並未購買標的物,而是通過權證賺取了價格上漲帶來的差價。

而其所存在的風險,就是當價格漲不到履約價(例如漲到2800元或跌到1000元),那麼就成了“價外”權證,不具備履約價值。在到期日之前,若其未到達履約價,投資者所支付的權利金將會喪失。

投資建議儘管權證具有高槓桿的特點,也伴隨著高風險,但它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通過小資金放大回報的機會。適合具備較高短線交易經驗、技術面分析熟練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