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汽車(VWAGY.US)和工會準備就德國工資和工廠關閉問題進行下一輪談判,數據顯示,該汽車製造商在勞動成本上的支出佔銷售額的比例高於主要競爭對手。大眾汽車勞資委員會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隨著來自中國的更便宜車型進入市場,大眾汽車在價格昂貴的德國國內市場保持競爭力面臨挑戰。

該公司管理層將於週四開始與代表約12萬名德國工人的工會進行下一輪談判。工會要求加薪7%,而大眾汽車則威脅要減薪10%。根據勞資委員會的備忘錄,大眾汽車全球勞動力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已從2020年的18.2%降至2023年的15.4%,但這比例仍高於BMW、梅賽德斯-賓士和Stellantis(STLA.US),這三家公司在2023年的勞動支出的比例位於9.5%至11%之間。大眾汽車集團的這一比例估計在15.8%至17.5%之間。

該委員會是代表員工與管理階層談判的民選組織,其調查結果是基於年度報告得出的,報告顯示了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人員支出與收入之比,這些數據包括從工廠到白領的所有員工。

大眾汽車(VWAGY.US)的“成本痛點”:德國人力高薪 - 圖片1

Stifel分析師Daniel Schwarz表示,該公司在勞動力上花費更多的部分原因是,它在內部生產許多組件和軟體。但來自中國的利潤率壓力意味著該公司需要削減固定成本。Schwarz稱:“自2005年以來,大眾品牌每年都是歐洲市場的領導者……它的汽車很有競爭力。問題不在於產品,而在於成本。”

根據德國汽車協會VDA的數據,德國是全球乘用車產業勞動成本最高的國家,到2023年平均每小時62歐元(66美元),比十年前成長了約三分之一。大眾在德國僱用了親近45%的員工。不過,工會代表仍表示,勞動成本只佔該公司成本基礎的一小部分,要求管理階層在其他方面進行降本增利。

在發給員工的內部傳單中,工會委員會指出,今年前九個月,大眾集團其他部門——保時捷、奧迪和大眾金融服務——的收益大幅下降,導致公司損失55億歐元(58億美元)。報告寫道:“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將勞動成本置於中心是不夠的。”

除了特斯拉(TSLA.US)以外,大眾汽車的工廠是德國唯一一家工資不是由汽車和工程部門的全行業集體協議決定的汽車工廠,而是由一項單獨的協議決定的。大眾在9月取消了該協議,以尋求削減大眾品牌,該公司表示,這對其生存至關重要。

對德國工會來說,大幅減薪將是一顆苦果。本月,他們就全行業協議達成了5.5%的加薪協議,而特斯拉則將德國員工的薪水提高了4%。

德國人工成本高,大眾汽車成本為同業兩倍

大眾表示,即使在計劃裁員之後,其薪酬仍將極具吸引力。該公司的麻煩出現之際,正值市場對德國面臨競爭擔憂升溫之際,政界人士正為明年2月的選舉做準備,這場大選的主題是如何重振日益疲軟的產業基礎。

大眾品牌主管Thomas Schaefer上月表示:“我們在德國工廠的生產效率不夠。我們的工廠成本目前比計畫高出25%至50%。這意味著單一德國工廠的成本是競爭對手的兩倍。”他指出,能源、材料和人力成本都在上升。

VDA的數據顯示,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汽車業工人的時薪分別為47歐元、33歐元和29歐元,而大眾汽車的競爭對手Stellantis和雷諾汽車在歐洲的大部分工廠都設在這些國家。

大眾汽車(VWAGY.US)的“成本痛點”:德國人力高薪 - 圖片2

大眾汽車公司的成本特別高,因為它包括為整個大眾集團執行行政職能的員工,如銷售、管理和技術開發,往往要求更高的工資。近年來,大眾汽車已宣佈在德國裁員數萬人,其中包括前首席執行官Herbert Diess與工會達成的一項協議,即到2025年在大眾品牌裁員2.3萬人。

但向電動車、軟體驅動汽車的轉型以及更嚴格的監管意味著,該公司也在軟體和管理等領域僱用了許多員工。一名知情人士稱,大眾汽車公司的白領工人數量已接近藍領工人的水平。一份內部文件顯示,雖然大眾汽車公司的工廠工人人數在2019年6月至2024年9月期間減少了8000多人,但行政人員人數增加了約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