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伴隨著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及行業滲透率不斷上升,細分領域也蘊藏著不少想像力。

2025年2月11日,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勤惠科技國際公司(簡稱“勤惠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擬納斯達克上市。該公司計劃以 5 至 6 美元的價格區間發行 130 萬股股票,募資 700 萬美元。按照擬議區間的中間值,勤惠科技國際的市值將達到 9500 萬美元。

透過公司募集資金意圖來看,勤惠科技意在更新和升級公司生產設施和設備,提高LNG氣缸框架生產能力和電池組零件和配件的製造能力,以及用於收購其他較小的汽車零部件和配件製造商等其他營運資金需求。

從上述募集資金意圖來看,不難發現,勤惠科技“內生外延”的決心。那麼,令人好奇的是,勤惠科技“內生外延”的背後,基本面和行業潛力究竟如何呢?

營收波動,營運資金為負330萬美元

據悉,勤惠科技創立於2002年,總部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該公司通過運營國內子公司蕪湖勤惠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和銷售乘用車、卡車和火車車廂的零部件及配件。

該公司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產品之一是用於卡車的液化天然氣缸架,它重量輕,易於安裝和卸載,成本低。僅在2019年,勤惠就生產了超過28,000個液化天然氣氣瓶框架。根據F&S報告,截至2023年,公司是中國液化天然氣氣瓶框架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佔據22.7%的市場份額。

然而,雖然在液化天然氣缸架這一細分領域上頗具頭部效應,但並不意味著勤惠的業績能夠“小而美”。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錄得營收為3003.7萬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1967萬美元增长52.7%;錄得運營虧損為119.7萬美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242萬美元;錄得淨利為125萬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淨虧損286萬美元扭亏为盈。

然而,增長之勢並未維持多久,公司的整體業績又顯現了頹勢。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為1040萬美元,同比下降1.1%;運營虧損也持續拉大,2024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為34.39萬美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15萬美元。此外,公司期還錄得淨虧損為58萬美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為50.39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波動的業績並未能,但公司緊張的現金流則暴露了勤惠當前的經營壓力。

據招股書數據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公司擁有約90萬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及330萬美元的負營運資金。期間,勤惠經營活動提供的淨現金流僅為40萬美元,這主要歸因於公司淨虧損,被某些非現金項目的變化所抵消。

除此之外,截至2024年6月,該公司的短期借款則為919.20萬美元,累積赤字為313.64萬美元。現金流無法覆蓋公司短期借款,公司短期資金流動性壓力顯然不容小覷。

細分領域“龍頭”≠核心競爭力強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這是有據可依的。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達到3010萬輛,比2019年的2580萬輛增长了4%,複合年增長率為4%。F&S報告預測,銷量將在2024年進一步增加到3100萬輛,到2028年達到3350萬輛,複合年增長率為2%。

由於汽車銷量的增長,國內汽車結構現部件的需求亦呈穩定增長的態勢。據F&S報告披露,中國汽車結構部件的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1,724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2,01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預計到2024年將進一步增加到2,223億元,到2028年將達到2,72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2%。

美股新股前瞻|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勤惠科技:細分領域“龍頭”,業績卻頻現“隱憂” - 圖片1

(圖片來源:勤惠科技招股書)

顯然,對於勤惠科技而言,汽車零部件行業乘汽車行業的增長之勢,是一個“大而穩”的行業。

不過,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勤惠科技似乎只觸及到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冰山一角”,核心競爭力並不夠強悍。

據招股書披露,2023年,中國前五大汽車結構件供應商的銷售收入合計市場份額為15.1%,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汽車製造商傾向於選擇地理位置靠近的供應商,以確保快速響應和服務時間。這一策略還最大限度地縮短了交貨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增強了供應鏈中的溝通,並通過緊密合作促進了技術創新,同時也意味著該行業也積聚“區域性”這一發展特徵。

另外,具體就新能源汽車電池組支撐結構供應商而言,2023年中國前五大供應商的合併市場份額為72.6%。然而,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市場格局仍在快速變化,因此各電池組支撐架供應商的地位和市場份額也在急劇變化。為了抓住增長機會,電池組支撐構件供應商必須及時響應和調整客戶需求,並不斷優化其產品和服務。

目前,勤惠科技的頭部優勢則主要體現在卡車液化天然氣氣瓶框架製造上。根據F&S報告,中國液化天然氣缸架市場集中度較高,從2023年銷售收入來看,中國前三大供應商佔市場總份額的57.5%。勤惠科技是國內最大的的液化天然氣氣瓶框架供應商,佔市場份額的22.7%,但銷售收入僅為1.156億元人民幣。

雖然勤惠科技在液化天然氣氣瓶框架這一細分領域佔據頭部優勢,但相對於千億級別的汽車零部件製造行業來說,這一優勢顯然也相當於“小巫見大巫”。

而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夠強悍的特質也體現在其客戶收入結構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前四大客戶分別佔總收入的約21.1%、16.5%、11.9%和10.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前四大客戶分別約佔總收入的21.9%、14.8%、14.0%和10.7%。然而,除了一家客戶在2022年2023年都是前四大客戶外,2022年的前四大客戶和2023年的前四名客戶之間沒有其他重疊。可以看出,該公司主要客戶不斷變化,在任何連續兩年中,沒有一個客戶佔總收入的12.0%以上。

由此可觀,勤惠科技在客戶群體中並未建立其強勁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公司無法留住現有客戶或吸引新客戶,其業務、財務狀況和運營結果均可能會受到重大和不利的影響。

綜上來看,在整體業績波動、核心競爭力不夠強悍等因素桎梏下,勤惠科技想要獲得“內生外延式”增長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不可避免的是,公司資金流動性較差、長期虧損的表現也促使公司不得不向外“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