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化品牌索菲特來,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1988年,索芙特成立。1996年,開發出以天然木瓜為主要原料的“木瓜白膚”系列,迅速佔領市場。2002年,研發防脫洗髮水,開創防脫功能洗髮水的先河。2003年,邀請明星章子怡代言系列產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2011年,公司品牌價值飆升至24.41億元。

在二級市場,索菲特也曾躋身過“中國日化第一股”的寶座。2016年索芙特完成對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並更名為天夏智慧,謀求向智慧城市領域轉型且剝離日化業務。

然而,伴隨著公司轉型不暢、盈利能力下滑,2021年索芙特便在深交所退市。與此同時,在國際品牌與新興國貨的雙重擠壓下,索芙特這一品牌也日益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2025年1月25日,索芙特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披露招股書,再次吹響了登陸二級市場的號角。該公司擬在美國納斯達克IPO上市,計劃募集約1500萬美元資金,股票代碼為“SFTO”。

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該公司計劃將這筆資金的30%用於維持公司日常運營,確保業務的穩定開展;30%將作為戰略儲備,用於潛在的投資與併購機會,拓展業務邊界;20%投入研發及數據分析,提升產品競爭力;剩餘20%則用於拓展在線銷售網絡,適應數字化轉型趨勢。

正所謂“大象轉身並非易事”,而對於這家成立近40年的老牌日化企業而言,“轉身”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仍陷經營困境,兩年半累虧逾300萬美元

FOREXBNB了解到,索芙特主要提供一系列個人護理和美容產品,包括清潔、護膚、洗髮水和口腔護理產品。其產品品牌主要包括索芙特(Softto)、索芙特東方草本(Softto Oriental Herbs)、i-softto、達可舒(Dakeshu)、Kiyogen(Qingyuan)和衛優(Welltop),品牌產品遍布全國238個城市。該公司不自己生產產品,而是委託OEM製造商為其生產產品。

自2006年起,在國際品牌“入侵”與新興國貨崛起的雙重擠壓下,索芙特便邁入了下坡路。2008年2009年公司淨利潤“雙連降”,至2010年索芙特便出現了虧損問題。根據索芙特年報,到2015年,其扣非後淨利潤已連續虧損6年。

常年虧損下,索芙特也開始“亂投醫”。2011年,索芙特試圖將廣西索芙特科技公司賣給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結果因政府不下批文失敗。至2016年,索芙特完成完成對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轉型成以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為主業的上市企業,股票名稱更名為“天夏智慧”。而後,又因常年虧損促使其在深交所摘牌退市。

透過索芙特的最新招股書來看,截止目前,索芙特似乎仍未找到好的“盈利之道”。

2022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六個月,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952.17萬、1,495.24萬和 551.10萬美元,其中2023 年營收同比下滑23.4%。同期,公司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為44.95萬、228.54萬和 84.14萬美元,兩年半累虧357.63萬美元。

結合上述索芙特發展歷程來看,索芙特仍陷經營困境,“盈利難”似乎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公司品牌形像老化,研發創新不足,營銷方式落後,無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毅然轉型之下,也暴露公司戰略搖擺(如跨界智慧城市)這一發展弊端,雖然索菲特目前仍在繼續化妝品業務,但公司的老牌日化品牌影響力早已漸行漸遠。

競爭力薄弱,“破局”仍是重中之重

“顏值經濟”盛行之下,個人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外表和整體健康,進而也導致對個人護理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據相關資料披露,中國個人護理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3,75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35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1%。在整個預測期內,個人護理產品市場預計將持續增長,主要受護膚、護髮和洗手液等關鍵領域的推動。中國個人護理產品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7年達到約9,511億元人民币,2022年至202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8.4%。

期間,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和數字平台的崛起,中國個人護理產品在線渠道銷售則呈快速發展趨勢——中國個人護理產品在線渠道銷售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331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87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7%。在預測期內,受電子商務平台、社交媒體和直播電商在發現產品、推薦和購買方面的普及和偏好激增的推動,中國個人護理產品在線渠道銷售市場規模預計在2027年達到約5,355億元,2022年至202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3.2%。

美股新股前瞻|索芙特:兩年半累虧逾300萬美元,老牌日化的“轉身”之難 - 圖片1

(圖片來源:索芙特招股書)

然而,即便行業呈現增長之勢,戰略搖擺與資源分散的索芙特依然在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大環境下被不少新銳品牌後來者居上。

一方面,國際大牌下沉市場,歐萊雅、寶潔等國際品牌通過高端化策略搶占市場份額後,進一步向中低端市場滲透,擠壓了索芙特等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國貨新銳品牌崛起,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品牌憑藉社交媒體營銷、快速迭代的產品策略和年輕化定位,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分流了索芙特的傳統客群。此外,價格戰激烈,行業促銷常態化(如直播電商的低價競爭),亦導致公司利潤空間被壓縮。

事實上,從品牌形象來看,隨著消費需求升級,但公司品牌力卻沒跟上,同時營銷方式也較為落後,進而也促使公司產品競爭力不強。

具體而言,消費需求升級,消費者偏好轉向“成分黨”“功效型”產品(如玻尿酸、煙酰胺等),而索芙特的產品线可能未能及时跟上这一趋势,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导致產品竞争力下降。另外,公司品牌營銷仍依賴傳統廣告(如電視廣告),未能有效觸達Z世代用戶,在社交媒體(如小紅書、抖音)上的存在感較弱。

至此,不論是行業競爭力,還是自身品牌形像上,索芙特的竞争优势均并不显著而这也促使索芙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维持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此次索芙特再度吹響登陸二級市場的號角,並將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用於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和適應數字化轉型趨勢,故此不難看出公司的“破局”心理,但能否成功恐怕依然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