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AI賽道趨熱,諸多玩家紛紛入場,伴隨產業競爭的加劇,技術和數據等壁壘逐漸顯現。

FOREXBNB獲悉,近日,國內權威醫療大模型評測平台CMB(Comprehensive Medical Benchmark in Chinese)在官網更新了中文醫療模型評估(CMB-Exam)排名,微醫醫療大模型以91.71的平均值高居榜首。

CMB作為專為中文醫療環境打造的全方位、多層次醫療基準,涵蓋了28萬多題目及複雜病例會診,模擬真實醫療場景,全面評估大模型的醫學知識與臨床諮詢能力。微醫的這項成就不僅凸顯了其在醫療AI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也驗證了其在推動傳統醫療服務產業數智化升級的關鍵作用。

微醫在醫療AI賽道佈局多年,依託其強大的大模型能力,已建構起一個AI賦能“醫、藥、檢、健、管”的全流程閉環,為患者提供從診前、診中到診後的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並藉此率先打通了2H2C的商業化路徑,為產業探索出新的市場空間。據媒體報道,微醫的营收持续增长,預計今年將接近百億元。

微醫醫療大模型問鼎CMB測評榜首 醫療AI駛入快車道 - 圖片1

圖|微醫醫療大模型在CMB醫療測試集上排名第一

據了解,微醫醫療大模型透過實施對齊訓練、角色對話的監督訓練以及基於人類回饋的強化學習等多種策略,显著提升了大模型在对话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而憑藉著人工智慧醫院和AI健共體等多樣化的真實應用場景,微醫醫療大模型在訓練數據、效果評估以及實際應用等多個維度均展現出卓越的性能,穩固了其在競爭激烈的醫療AI賽道中的領先地位。

在大模型應用層面,微醫自主研發的“AI醫生、AI藥師、AI健管、AI智控”四大智能體已在多家醫療機構進行較大規模的應用,尤其在健共體和人工智慧醫院內,形成了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應用閉環。在資料層面,微醫平台已沉澱超過4億次對話數據、2億份病例以及20万条醫生诊疗数据,為AI產品的深度學習和有效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依托“AI健共體”和人工智慧醫院等模式,微醫率先打通了2H2C的商業化路徑,這是醫療AI業界首個落地的成熟商業模式——與網路醫院1.0時代的單純2C路徑相比,2H2C在用戶規模化和深度挖掘加值服務上展現出巨大潛力。

以微醫在天津的業務為例,天津微醫數智醫院作為領導單位,協同全市266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和2000餘站點及衛生室,共同組成了天津市基層數位健共體。透過統一部署的雲端管理、雲端服務、雲藥房和雲檢查“四朵雲”平台,為天津市民提供“防、診、治、管、健”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在AI賦能下,天津健共體日服務量超過 1.8 萬人次,基礎服務規模持續穩健成長。

微醫醫療大模型問鼎CMB測評榜首 醫療AI駛入快車道 - 圖片2

圖|微醫AI健共體的慢病管理中心

AI賦能的慢病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效果,目前天津健共體內已建設238家慢病管理中心,近20萬名慢病患者納入健共體慢病管理中心建檔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天津正在探索繼按病種付費後,實施家醫簽約按人頭總額付費的支付方式改革。

“AI健共體”模式成為2H2C商業化的絕佳場景。官方數據顯示,天津健共體运行三年多来,80.3%的簽約患者主動回到基層,基層醫院門診量實現了23%至50%的成長,群眾滿意度高達97%,糖尿病門特患者每月人均醫療費用由1643元下降至1255元,降幅達23.6%。

以領先技術落地商業化新路徑的背後,是微醫策略佈局的先行優勢和不斷擴大的醫療AI生態圈。

早在2017年,微醫攜手浙江大學成立了睿醫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其研究成果已規模化應用於微醫業務場景。不久前,由微醫、浙江大學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合作共建的醫學影像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獲得了浙江省全省重點實驗室認定。消息人士透露,微醫正基於此重點實驗室能力推動建構醫療大模型評鑑平台,推動醫療大模型產業標準的製定。

微醫醫療大模型問鼎CMB測評榜首 醫療AI駛入快車道 - 圖片3

圖|微醫人工智慧醫院中的AI應用

先前,微醫攜手騰訊、上海瑞金醫院等合作夥伴,共同推動醫療大模型的發展,並聚焦“六病共管”形成專病智能產品。今年4月,微醫協助福建三明落地開診全生命週期六病共管中心,該中心實現了上海瑞金醫院前沿診療技術向基層的“平移”。

微醫集團創辦人廖傑遠在早年就曾公開表示,AI將協助中國百萬基層醫療機構“彎道超車”。從今天看,作為“醫療行業裡做AI最久、AI業界做醫療最久”的拓荒者,廖傑遠是這麼想、也確實這麼做的。

值得關注的是,憑藉數據驅動和生態協同等優勢,微醫已建以醫療大模型為技術底座,以廣泛醫療服務場景為應用基礎的微醫MaaS(Model as a Service)產品矩陣。這不僅促進了內部業務的協同發展,也為外部合作開啟了新的窗口。

在AI的加持下,微醫正加速破解傳統醫療面臨的“不可能三角”難題,為自己確立了獨特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醫療大模型開發對技術研發、真實數據和應用場景的高要求,為其構築了產業競爭的高壁壘。可以預見,隨著微醫醫療AI“朋友圈”的擴大,更多的創新服務場景和商業模式將持續湧現,為醫療健康產業的數智升級注入新動力,加速產業的智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