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交叉”技術形態引發市場憂慮,歷史數據顯示其並非熊市信號

在美國股市因關稅問題遭遇拋售之際,所謂的“死亡交叉”技術形態的出現再度引發市場憂慮。然而,歷史數據表明,這個名稱駭人的技術信號未必意味着股市將面臨更大幅度的下跌。

“死亡交叉”是指當50日移動平均線向下穿越200日移動平均線時形成的現象,技術派認爲這標誌着短期調整可能演變爲長期下跌趨勢。

截至週一收盤,標普500指數的50日均線位於5748點附近,200日均線則報5754點。雖然該基準指數當日收漲0.8%,但這標誌着自2023年2月1日以來,其中期趨勢指標首次跌破長期趨勢線。此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已於週三出現“死亡交叉”。

LPL Financial首席技術策略師Adam Turnquist表示:“這個信號在股市中聽起來非常不祥,但當你實際回溯歷史上的死亡交叉案例時,選擇在此時買入反而比賣出更有利。”

死亡交叉後市場表現 情況 比例 平均跌幅/漲幅
最大跌幅後出現死亡交叉 54% -
拋售持續惡化 46% 平均下跌19%

該信號確實曾引發過劇烈下跌。在1981年、2000年和2007年出現死亡交叉後,市場最終分別下跌21%、45%和55%。

美國銀行技術策略師Paul Ciana在研究近百年數據後指出,標普500指數在死亡交叉出現後20日內有52%的概率下跌,平均跌幅0.5%。但他在週一的報告中補充道,該信號出現30日後,指數有60%的概率上漲,平均漲幅達0.8%。

分析師表示,市場已經歷了相當程度的拋售——標普500指數本月險些確認進入20%的技術性熊市——同時包括CBOE波動率指數在內的多項看空指標均觸及高位,這些跡象暗示拋售高潮可能已經結束。

“過去一週我們在整體市場中觀察到了重要的投降信號,”Turnquist表示,“從圖表形態來看,我認爲當前更可能像2018年或2020年那樣出現V型復甦,而非持續漫長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