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對環保和低碳建築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預製建築已經成為中國建築行業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預製建築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4463億元人民幣增長到了2023年的6606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3%。
在預製建築市場中,預製鋼結構建築因其高強度、輕質結構和高施工效率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工廠、倉庫、高層辦公樓和公共設施等領域,並逐漸被視為綠色低碳建築的典範。2023年,我國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規模約為4897億元人民幣,過去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0.9%。
隨著行業規模的快速增長,行業內的領先企業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市場。據FOREXBNB觀察,美聯鋼結構建築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聯股份”)最近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請。美聯股份成立于1999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3年的收入計算,公司在中國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的工業領域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約為4.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美聯股份的財務表現並沒有隨著行業規模的增長而改善,反而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這可能會增加資本市場對其成長性的擔憂。此外,在競爭激烈的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中,美聯股份仍需面對來自同行業的強大競爭,這可能會增加公司業績回升的難度。綜合考慮,美聯股份在港股上市的道路上可能會面臨挑戰。
業績“連續下滑”尋求海外市場增量?
從業務佈局來看,美聯股份專注於預製金屬建築解決方案,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三個部分:預製金屬建築解決方案、專業工程總承包以及工業環保裝備。
如前所述,美聯股份在國內預製鋼結構建築的工業領域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尽管行业地位显著,但這似乎還不足以使美聯股份高枕無憂。2022年2023年,美聯股份的收入分別為19.03億元和14.5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770.6一千元6213.2萬元,核心財務數據均出現大幅下滑。2024年前9個月,美联股份的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8.85億元和4660.9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1.55億元和5223.5萬元继续下滑。
從收入結構來看,預製金屬建築解決方案一直是美聯股份的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至2024年前9個月,該業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3.1%、89%和83.3%,呈現下降趨勢。同期,專業工程總承包的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5.3%上升到2024年前9個月的9.1%;工業環保裝備的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1.6%增加到2024年前9個月的7.6%。然而,就業務規模而言,目前這兩大業務的年收入均未達到1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報告期內美聯股份的業績持續負增長,但從結構上看,公司仍有一定的亮點。例如,如果按地區劃分收入,可以發現自2023年以來,美聯股份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持續增加。數據顯示,2022年,美聯股份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高達97.8%,但次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91.9%;相比之下,2023年公司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地區(包括北美、澳洲等)的收入佔比分別上升到3.2%和4.9%。到了2024年前9個月,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進一步下降至72%,而東南亞市場和其他地區的收入佔比分別增加至19.5%和8.5%。
此外,在規模不斷縮小的過程中,美聯股份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同步下降。2022年至2024年前9個月,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12.7%、14.8%和14.9%,呈現小幅上升趨勢。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幅擴產能以解決增長焦慮?
從行業角度來看,中國採用預製鋼結構建築仍處於起步階段。2023年,按已竣工樓宇佔地面積計算,我國預製鋼結構建築的滲透率為13.9%,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數據分別高達50%和40%。
儘管市場潛力看似巨大,但即便處於起步階段,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目前也已成為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根據美聯股份的招股書披露,2023年中國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裡的工業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前兩大參與者市佔率分別達到了32.5%和9.6%。其中,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在2023年的相關業務收入達到了95億元人民幣,遠高於第二名和排名第三的美聯股份的收入總和,僅從規模上看,可以說是斷層式領先。
或許是出於追趕行業領頭羊的考慮,美聯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將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大幅擴充預製金屬建築構件和工業環保裝備的產能;同時,公司還計劃在東南亞尋找建立生產設施的機會,以把握海外市場的機遇。
具體來說,美聯股份計劃在明年底完成新增年產能5萬噸預製金屬建築構件及年產能2000噸工業環保裝備的新項目,以實現增強核心業務競爭力和多元化發展的目標。
在加強國內市場的同時,鑑於東南亞預製鋼結構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美聯股份也希望加強在該市場的影響力,為其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和深化提供支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4-2028年東南亞預製鋼結構建築市場預計將以9.9%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快速增長,並在2028年形成一個規模可達21億美元的巨大市場。為了抓住這一增長潛力,美聯股份正在當地尋找建立生產設施的機會。
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已經顯現,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美聯股份急於在此時登陸港股。畢竟,如果能得到二級市場的支持,美聯股份就能獲得大量資金來支持其國內外市場的同步擴張戰略,同時還可以提高市場知名度和信譽。然而,考慮到美聯股份目前正面臨業績連續大幅下滑的困境,如果公司不能向市場證明其業績下滑只是暫時的困難,那麼即使能夠成功上市,美聯股份的基本面恐怕也難以吸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