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類似於“網際網路+”,人工智能既獲得了頂層政策的扶持,也產生了產業的外溢效應。它能夠促進各行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和整體生產力的提升,與“新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目標高度契合。在結構上,特別關注那些既有資本支出意願又有能力的公司:1)產能週期運行狀況:選擇產能利用率高但資本支出增速低的行業;2)類現金資產的充足程度;3)融資行為的活躍度:當前融資活躍度降至歷史低位的行業在寬鬆週期中反彈空間更大。满足这些条件的網際網路大厂和部分科技龙头已经开始成为AI領域的新的資本支出主體,並推動國內AI产业與国际的差距不断缩小。
面對科技“轉型牛”,我們正站在國內新一輪AI資本支出週期的起點。中國AI產業的創新突破不僅在於縮小中美AI產業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商業機會、社會資本與人心共識的凝聚,这是中國科技企业重估与2025年科技“轉型牛”主線確立的基石。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环境的积极变化也在助推中國启动新一轮科技周期。過去兩年,在全球實際利率緊縮,內外部需求不確定性之下,國內不僅經歷了持續兩年多的資本支出下行週期,大國科技博弈和對“產能過剩”的焦虑更是持续压制中國科技股估值。2025年,中國科技企业的冒险精神正在被重新激活,在新一輪全球實際利率的下行週期中,中國企业将围绕AI展開新一輪資本支出,在前期緊縮週期中收縮更多的互聯網/軟體/消費電子/機械等民企龍頭將是本輪支出的先鋒。
實際利率週期與資本支出高度相關,歷次寬鬆週期國內均出現多重產業趨勢共振的現象,重視實際利率下行週期中科技成長民營企業資本支出浪潮。全球實際利率收緊壓制近年來上市公司資本支出,但是,逆全球化下國內產業政策的對沖發力導致了近年來新增產能投資結構的分化扭曲,結構上: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國有企業 >民營企業,科技製造 >TMT/醫藥,因此一方面國內製造業出現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創投市場與其背後的更廣泛的市場化主體投資意願的低迷與冒險精神的減弱。歷史上,歷次實際利率下行週期都伴隨著新一輪產業趨勢與資本支出週期,09-11年是智能手機與基建,15-17年是互聯網+,20-21年是雙碳與自主可控。從不同類型、行業的資本支出增速與實際利率的相關性來看,在寬鬆週期中,资本支出的弹性是民營企業 >地方國有企業 >中央企業,行業層面是科技成長 >下游消費 >上游週期。
“人工智慧+”可以類比“網際網路+”,有望拉動各行各業展開新一輪資本支出,重視兼具資本支出意願與能力的科技民營企業。類比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既获得了顶层政策的扶持,也產生了產業的外溢效應。15年3月“網際網路+”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4年3月,“人工智慧+”被寫入報告,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5年將開展產業專項行動。此外,人工智慧产业同样具备突出的技术外溢效应,能夠推動各領域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提升,與“新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目標高度契合。
行業推薦:AI應用創新/AI終端設備/AI國產硬件。模型成本的下降將加速國內AI應用發展,並帶動更多硬件需求,產業鏈整體有望螺旋向上。在緊縮週期中資本支出收縮較大的科技行業將是本輪資本支出的先鋒,結合機構配置擁擠度。
風險提示:國內AI產業進展不及預期;實際利率下降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