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多家鋰鹽企業陸續發布三季報。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多家鋰企在產業下行週期中處於虧損狀態。有業內人士分析,鋰價雖已難回“巔峰”,但未來下跌空間有限,隨著供需關係逐步平衡,鋰企業績可望回暖。同時,在市场行情尚未显著提振的情况下,企業需透過提高礦產資源自給率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以提升抗風險能力。
鋰價波動導致業績承壓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鋰企業績普遍承壓。其中,天齊鋰業歸母淨利虧損57.01億元,上年同期獲利80.99億元;贛鋒鋰業歸母淨利虧損6.4億元,上年同期獲利60.1億元;盛新鋰能歸母淨利虧損4.62億元,上年同期獲利10.95億元。
鹽湖股份、中礦資源、融捷股份等部分鋰企雖然前三季獲利,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鹽湖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41億元,年減43.91%;中礦資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46億元,年減73.64%;融捷股份前三季歸母淨利潤1.83億元,年減48.94%。
鋰價的波動是影響鋰企業表現的重要因素。鹽湖股份提到,碳酸鋰和氯化鉀產品市價下跌致收入減少;盛新鋰能表示,受鋰電新能源產業持續低迷影響,報告期間鋰鹽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導致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天齊鋰業稱,業績下滑主要由於鋰產品的銷售均價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根據彭博社預計,公司聯營公司SQM今年第三季業績年減,公司在報告期間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天齊鋰業也表示,受公司控股子公司Talison Lithium Pty Ltd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週期的錯配影響,本報告期公司經營績效出現階段性虧損。
供需可望改善近年來受供需失衡影響,碳酸鋰價格經歷了“雲霄飛車式”波動,自2022年11月達到60萬元/噸高點後一路下跌,進入今年後更是一度觸及7萬元/噸關口。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7.55萬元/噸。
鋰企後續業績何時改善主要取決於後市鋰鹽價格趨勢。業內有分析指出,儘管鋰價存在週期性價格波動風險,但下跌空間不大。鋰價疲軟主要原因在於前期供給成長過快,未來隨著市價逐步消化、高成本產能陸續出清,鋰價“磨底”情況可望得到改善。
一位電池行業人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不能忽視鋰資源需求的長期成長。在新能源汽車與鋰電儲能的成長驅動下,預計到2030年,全球鋰資源需求量將較2023年增長200%以上。
在業界人士看來,未來隨著市場供需關係的逐步平衡,鋰價可望企穩回升,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
“供給側產能釋放的高峰期已經結束,從不完全統計的資訊來看,從2025年下半年起,暫時沒有明確投產的大型項目。需求面,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預計仍維持較高成長速度,供大於求的局面可能在2026年有显著改善。”中信建投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張維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判斷,碳酸鋰總體已經來到週期底部區域,預計也會在底部區域運行半年至一年時間,在2026年迎來價格的修復週期。”
提升抗風險能力整體來看,在碳酸鋰供需失衡的情況下,業界最主要的任務是產能出清,即消化部分高成本項目,以達到新的供需平衡。而對於正處於產業下行週期的鋰企來說,提升抗風險能力也至關重要。
目前不少鋰企積極透過優化生產流程、強化上下游連動、提升資源自給能力等方式降低成本,加強應對市場價格波動的能力,提升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盛新鋰能在10月公告稱,公司與中創新航、惠絨礦業簽署《鋰產品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創新航將提前鎖定該公司的鋰鹽供應量,公司將根據中創新航的要求進行供貨。惠絨礦業將為公司提供鋰精礦原料保障,支持公司與中創新航的合作。
盛新鋰能提到,公司積極拓展、鞏固下游優質客戶,並在全球積極尋求優質的鋰礦原料以保障生產所需。本公司為保障下游客戶的交貨安排,根據框架協議擬向惠絨礦業購買鋰礦石,該業務合作有利於公司鋰鹽業務的拓展,強化公司與優質客戶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提升公司未來營運的穩定性與永續性。協議的履行預計將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產生正面影響。
另有分析指出,鋰企在前端加強鋰資源的開發投資的同時,後端也應積極推動避險業務,完善各類對沖工具的應用策略,實作前後端匹配,以在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同時,保障前端開發生產活動,最終達到穩定供應、增強抵禦市場波動風險能力的目標。
“對於大宗資源企業來說,期貨是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對於資源企業,開採鋰礦、生產鋰鹽的成本是相對確定的,不確定性在於銷售端,尤其是價格的波動。利用期貨工具,企業可以提前鎖定銷售價格,以達到規避價格波動的目的。今年已有少數企業大規模開展了碳酸鋰期貨的避險,並且成功規避了價格下跌壓力,實現了更高的銷售價格。”張維鑫指出。
本文作者:姚美嬌,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原文標題:《鋰價難回“巔峰”,鋰業績待逆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