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是什么?
折旧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估算非流动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的价值损耗。绝大多数企业在经营中会拥有如办公设备、机器、建筑物等非流动资产,这些资产虽然能长期使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贬值。
举例:以上述图片中的汽车为例,其原始购买成本为80万元,预计残值为5万元。
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辆的价值会逐年减少,最终降至残值。
其背后的经济逻辑:资产贬值的原因包括:
自然磨损:资产在日常使用中逐渐损耗,例如机器设备零件老化、办公桌椅磨损等。
经济落后或技术过时:资产可能因市场需求变化或出现更先进替代品而失去使用价值。
时间限制:如租赁权等无形资产,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少其经济利益。
资源枯竭:天然资源类资产如油田、矿产在开发中不断耗尽,属于消耗型折耗。
折旧与财务报表:如何影响利润?
因为非流动资产会随着时间逐渐失去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在资产购入当年一次性计入费用,而是要按照其使用年限,逐年分摊成本,这就是它的作用。
但它最直接的作用是,避免夸大利润。
企业购置非流动资产属于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并不会直接在购入当年列为费用。而是通过逐年计提折旧,在利润表中逐步体现,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成果。
例如:如果一张价值2500元的办公桌预计可以使用5年,那么每年折耗金额500元,这笔费用计入每年的管理费用中,使得净利润更加合理。
此外,它的意义还在于:
分摊成本:将非流动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其使用寿命的各个期间,避免一次性计入大量费用。
反映真实价值:随着资产的老化和磨损,其价值会下降,它能反映这种价值变化。
所以,它对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折旧的三种常见计算方法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资产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但一经确定,需遵守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Principle),不可随意更改。以下是三种主流算法:
1. 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
最常见和简便的方法。
公式:
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
举例1:2020年购入办公桌,成本为2500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为0。具体过程如下:
年度 | 年折旧额 | 累计 | 资产账面净值 |
2020 | ¥500 | ¥500 | ¥2,000 |
2021 | ¥500 | ¥1,000 | ¥1,500 |
2022 | ¥500 | ¥1,500 | ¥1,000 |
2023 | ¥500 | ¥2,000 | ¥500 |
2024 | ¥500 | ¥2,500 | ¥0 |
举例2(含残值):同样是2020年购入办公桌,成本为2500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为500。
年度 | 年折旧额 | 累计 | 资产账面净值 |
2020 | ¥400 | ¥400 | ¥2100 |
2021 | ¥400 | ¥800 | ¥1700 |
2022 | ¥400 | ¥1200 | ¥1300 |
2023 | ¥400 | ¥1600 | ¥900 |
2024 | ¥400 | ¥2000 | ¥500(残值) |
2. 余额递减法(Reducing Balance Method)
每年按资产账面净值的一定百分比计提折耗,前期金额较大,后期逐渐减少。
例子:资产成本为10000元,折耗率为20%。
年度 | 年折旧额 | 累计 | 资产净值(期末) |
第1年 | ¥2000 | ¥2000 | ¥8000 |
第2年 | ¥1600 | ¥3600 | ¥6400 |
第3年 | ¥1280 | ¥4880 | ¥5120 |
适用于:科技设备、车辆等初期损耗较快的资产。
3. 年数总和法(Sum-of-the-Years’-Digits Method)
以使用年限为权重进行分摊,较复杂但更能反映部分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递减情况。
例子:资产成本10000元,使用寿命5年,无残值。
年数总和 = 5+4+3+2+1 = 15
年度 | 权重 | 计算 | 金额 |
第1年 | 5 | 10000 × 5/15 | ¥3333 |
第2年 | 4 | 10000 × 4/15 | ¥2667 |
第3年 | 3 | 10000 × 3/15 | ¥2000 |
第4年 | 2 | 10000 × 2/15 | ¥1333 |
第5年 | 1 | 10000 × 1/15 | ¥667 |
适用于:收益前期较高、后期逐渐减少的资产。
投资者视角:为何折旧值得关注?
对投资者而言,它不只是一个会计术语,而是评估企业真实盈利能力与资产状况的重要依据:
影响利润质量:企业“纸面盈利”可能受折耗方法影响。某些企业通过调整折旧策略来粉饰利润。
反映资产真实价值:查看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能帮助你判断其是否已严重贬值,是否需要更新。
衡量资本开支效率:投资者可结合它与资本支出来判断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和更新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