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账户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收入超过进口支出形成的账户顺差。计算经常项目顺差时,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净利润和转移支付。
商品贸易差额是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服务贸易差额是服务出口与服务进口的差额。净利润方面,是指来自境外的投资收益减去支付给境外的投资收益。转移支付涉及国家之间的无偿支付,如对外援助、个人汇款等。
从图来看,主要是服务贸易和初次收入下的逆差扩大。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392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顺差767亿美元大幅减少。同期,非储备金融账户(含净误差和遗漏)顺差4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逆差279亿美元,是2022 年第三季度以来该项目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逆差。
顺差通常表明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反映出其产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品牌影响力。以德国为例,该国以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为基础,在2019年的经常账户顺差达约2700亿欧元,主要得益于汽车和机械等行业的强劲出口。
持续的顺差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能够提高国家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支撑国内投资项目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顺差还可能推动本国货币升值,尽管这会提高国际购买力,但也可能使本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相对昂贵,从而影响未来的出口能力。
同时,顺差还可能推动本国货币升值,尽管这会提高国际购买力,但也可能使本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相对昂贵,从而影响未来的出口能力。
经常账户顺差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如果国内经济增长加速,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会增加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导致进口支出增加。如果出口不能以同样的速度增长,顺差就会相应减少。
其次,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全球经济放缓或特定市场需求下降,都会影响出口销售。汇率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上涨,这可能会导致国际买家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可能迫使企业减少出口。
外部竞争加剧也是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在某些产品和产业上逐渐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从而使原本具有优势的国家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此外,政策变化,例如更加宽松的贸易政策、降低关税或放宽进口限制,也可能促进进口并导致顺差减少。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等结构性因素可能会削弱一些国家的传统优势,从而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最终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减少。
综上所述,经常账户顺差不仅体现一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影响货币汇率和经济稳定。然而,顺差减少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消费需求变化、国际市场状况、汇率波动、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外部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