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有意图解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职务,已经成为金融界极为关注的议题。彭博社的分析文章指出,即便特朗普真的解雇了鲍威尔,他也不会从中获得任何益处,因为市场会对他进行教育。

文章提到,特朗普显然非常希望鲍威尔能够尽快离职。然而,特朗普是否真的会采取行动(无论法律是否支持),目前尚不明朗。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特朗普的一些顾问已经说服他,认为解雇鲍威尔可能会引发市场更大的波动,因此他暂时不打算这么做。

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实际的损失。如果特朗普真的解雇了鲍威尔,并任命一个完全听从他命令的人,立即大幅降低利率,那么他究竟能得到什么?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宣布,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此后,美国股市出现了大幅回调,而长期美债的收益率却出现了上升。

文章分析认为,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未来10年内美联储将如何设定短期利率以维持2%通胀率的预期。美联储的政策利率仅控制短期借贷成本,而长期利率则是由一系列“短期”利率构成的。因此,市场目前的预期是,未来10年美联储的平均利率水平将高于4月2日的预期。

许多私营部门的借款成本都是以美国收益率曲线的某一部分为基准的。例如,抵押贷款是普通美国人接触利率最频繁的方式,通常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再加上一定的利差),而这一收益率自4月2日以来也在上升。

关键在于,即使美联储现在采取激进的降息措施,也不意味着实体经济中的利率会立即下降。因此,短期内降息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当然,拥有无限资源的美联储确实拥有“强行降低所有利率”的工具,即所谓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美联储可以利用其无限的资产负债表,购买所有收益率超过3%的美债,从而降低利率。

但问题是,市场普遍认为,要实现2%的通胀承诺,3%的利率远远不够,可能需要平均4.38%的利率。因此,如果美联储真的这么做,市场会将其解读为“美联储放弃了通胀目标”,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美联储的承诺是:你持有美元,每年只需多花2%就能买到一篮子商品。尽管有些人认为2%已经过高,但这正是“交易的内容”。如果市场开始认为美联储默认篮子里的商品价格会上涨超过2%,那么美元就会大幅贬值。

学者Bruno Höfig、Iderley Colombini和Leonardo Paes Müller曾写道,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从“金本位”转向“物价指数本位”,意味着过去美元可以兑换黄金,现在可以兑换的是“由CPI或PCE这类指数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

文章指出,尽管2022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危机,美元对一篮子商品大幅贬值,但对其他货币却升值。这表明市场认为美联储只是“出现故障”或“走错了方向”,而不是完全不守信用。毕竟,当时全球的央行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美联储也非常透明,你几乎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但如果美联储现在因为总统的压力而随意降低利率,放任通胀再次发生,那就不是故障,而是明显的失信。这是因为,美元的购买力是建立在信任、制度和规则之上的。没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美元每年最多贬值2%”,但人们之所以相信美元,是因为相信美联储的认真和独立。如果美联储听从总统的命令,这份信任就会受到动摇。

文章认为,特朗普2.0政府的主要线索是对制度和规范的强烈挑战。在驱逐非法移民的问题上,这样的行为短期内可能有效,因为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政策目标。但在美联储问题上,连短期的好处都不明显。

当然,有一个领域可能真的受益:农业。理论上,美元贬值会促进出口。但现实中,并非每种产品都能因此立即变得更具竞争力。例如,美国汽车未必因此更好卖,波音飞机也不会因此多产几架。不过,美元贬值后,美国或许真的可以出口更多的大豆和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