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亚洲央行降息以支持内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亚洲各央行普遍具备降息空间以支持内需,以抵消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战影响。IMF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指出,该地区通胀水平持平甚至低于央行目标区间,为货币宽松提供了条件。
斯里尼瓦桑提到,尽管降息可能削弱本币汇率,尤其是在美国利率长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但建议各国让汇率充当缓冲器,通过货币政策为应对关税冲击提供调整空间。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的亚洲地区可能首当其冲。斯里尼瓦桑表示,受外需疲软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打击”,IMF预计亚洲经济今年仅增长3.9%,2026年增速为4%。这一预测较该组织先前预测累计下调0.8个百分点,是疫情以来最大幅度修正。新预测还面临“重大下行风险”,具体取决于对美贸易谈判结果。
斯里尼瓦桑强调,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相比,该地区基本面“稳健得多”。差异包括可信的政策框架、央行独立性增强以及资产负债表中货币错配减少。
IMF对亚洲经济的预测
年份 | 预计增长率 | 预测调整 |
---|---|---|
2023年 | 3.9% | 累计下调0.8个百分点 |
2026年 | 4% | 面临重大下行风险 |
IMF敦促亚洲国家转向内需拉动增长,推进必要结构性改革以刺激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的消费和投资。降低借贷成本应有助于提振需求,使泰国等国家摆脱通缩。斯里尼瓦桑强调,鉴于后疫情时代财政赤字仍处高位,任何财政支持都应“定向且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