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将面临“不可能三角”挑战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计划于4月2日“解放日”公布其关税政策。特朗普提出的征税目标包括增加税收以弥补联邦预算赤字、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以及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然而,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些目标互不相容,称之为“不可能三角”。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在报告中指出,要使关税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税率必须远高于白宫提出的水平,可能需要从目前的2.2%上升到10%至15%,这将是自194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根据已提出的方案,进口商品的关税在2026年至2035年间将增加约3.52万亿美元,由美国进口商支付,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这一数字虽然庞大,但远低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的到2034年4.6万亿美元的赤字目标。CBO估计,到2035年预算赤字将达到21.8万亿美元。

年份 预算赤字(万亿美元)
2024财年 1.8
2035年 21.8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表示,即使关税定得足够高以增加大量收入,也意味着其他目标无法实现。全面提高关税将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并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率,这不利于增加税收。预算实验室估计,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通胀率短期内将上升1.7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通胀率将上升2.1个百分点。按2024年美元计算,这相当于平均每个家庭的成本增加2700至3400美元,甚至可能更多。

陷入贸易战、因消费者削减开支而利润受损的企业,将没有动力在美国生产商品。企业税收是以利润为基础的,而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由于他发动了关税战,企业利润停滞不前。

至于第三个目标,如果能成功利用关税威胁实现外交政策目标,比如减少移民或非法毒品的流动,或者降低对美国产品的贸易壁垒,那么增加税收和在岸生产就变得毫无意义。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一直都是民粹主义而非务实主义。经济学家已经提高了美国陷入“滞胀”的可能性,即经济增长停滞及通胀加速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