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晶泰控股对外宣布,公司将与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健控股”)合作,在大湾区选址启动“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的联合体项目。

据FOREXBNB观察,公开报道指出,2023年7月,恒健控股与晶泰科技签订了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广东省的产业创新合作。同年,规模达到100亿元的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完成组建和基金备案,由恒健控股的子公司恒信公司负责管理。与晶泰科技的合作是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基金的战略性储备项目之一。现在,该项目已经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进展。

在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竞争中,粤港澳大湾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技术、资本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布局下一代产业基础设施,以激发AI+产业的市场潜力,为药物研发、材料科学、高端化工等领域注入新动力。晶泰控股正在成为AI新基建中的关键角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晶泰控股在2月17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预计去年的收入将达到港股18C上市规则下已商业化公司的收入门槛,即2.5亿港元,这意味着晶泰控股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跨越了收入门槛,有望摘掉“P”标记。对公司来说,这无疑是双重喜讯。

机器人工作站成为AI新基建的万亿级关键支撑

近年来,“AI+新药”、“AI+新材料”均已成长为万亿级别的产业赛道,这一市场背景使得此次合作项目备受瞩目。作为港股18C规则下首家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晶泰控股在此次合作中扮演着技术赋能者的角色。

公司计划为大湾区提供大规模的机器人工作站集群及其配套设备,并主导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这一布局标志着晶泰的机器人技术从单一研发工具向产业级基础设施的转变,公司的商业化潜力和战略价值再次得到认可。

在科研领域,实验室效率常常受到人工操作随机性的限制,并且数据由人工记录,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数据孤岛,无法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以新药研发为例,化合物设计、合成、测试、筛选、分析等环节既耗时又费力,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晶泰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通过标准化流程与AI算法的深度整合,在多个环节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人工作站组成的自动化实验室能够“生产”并自动记录实验过程的全部数据,并用于垂直领域AI模型的训练,这将成为未来AI+行业的重要数据资源。

据FOREXBNB了解,产业级的自动化实验室通常需要匹配超过百台设备的集群化部署,相应的总体投资规模预计超过5亿美元。根据公告,晶泰与恒健控股的创新联合体计划在未来10年内引导超过数十亿资金,用于在大湾区建设自动化实验室。

这一规模意味着晶泰的机器人技术有望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成为大湾区AI产业生态的共享基础,而规模化的投资也将为晶泰控股带来显著的规模化收益,有效增加公司利润。

技术和资本双轮驱动,内在价值加速释放

目前,作为政府认证的“AI+机器人自动化”链主企业,晶泰控股的技术护城河已经显现。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了量子物理计算、AI预测模型与自动化操作三大模块,在物质结构预测等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的案例。公司还建立了超过万平米的自动化实验室,并获得了复旦大学、中石化等标杆客户的订单,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普适性和商业价值。

短期内,创新联合体的投入预计将增加晶泰的订单规模,为公司带来收入;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自动化实验室成为大湾区AI产业的共享基础,晶泰有望通过标准化技术输出,进入全球AI for Science基础设施赛道。

目前,公司已在北美启动机器人工作站的部署计划,国际化战略正在逐步实施。在全球AI+新材料、新能源和制药等多个垂直领域对自动化研发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晶泰在获得大湾区权威背书后,其技术先发优势可能会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结语

股价连涨与战略合作的共振,反映了市场对晶泰控股内在价值的新认识。当AI+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基建,当技术标准从湾区样本升级为全球规则,晶泰的成长逻辑已从“技术黑马”转变为“生态构建者”。在大湾区万亿AI市场蓝图的支持下,这家港股特专科技龙头,可能正站在价值释放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