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OREXBNB的报道,海通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于2025年A股市场的春季行情持乐观态度。历史经验表明,A股市场每年春季均有行情,主要受政策刺激、流动性充裕和基本面好转三大因素推动。对于2025年,预计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将保持宽松,美联储的降息趋势将持续,同时,除了港股通带来的资金流入,外资也可能阶段性回流。总体来看,影响港股的五大因素中,积极因素占多数。考虑到港股当前的估值和市场情绪均处于历史低位,海通证券预测2025年港股市场将呈现上升趋势。

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政策层面,最近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稳定楼市股市”政策基调的又一重要步骤。2月1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文章,强调要不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流动性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回升,从1月20日的7.32降至1月27日的7.25,汇率压力的边际缓解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

基本面方面,春节期间的消费数据有望实现稳定增长。据CCTV4公众号引用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25年春运首日至2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48亿人次,同比增长7.2%。因此,从政策、流动性和基本面综合分析,2025年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展望2025年全年,海通证券对我国权益市场进行了综合评估:

A股市场:去年9月24日的行情可以被定义为市场反转,这是由于政策基调的转变、牛熊周期的规律以及市场情绪的触底。从行情涨幅和成交量来看,这并非熊市反弹。自10月8日以来的调整可视为牛市第一波上涨后的回调,与历史相比,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已经相当显著。随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预计2025年,居民和长线机构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的改善,增量政策的实施将推动宏微观基本面的改善,A股市场将继续上行趋势。

企业盈利:参考历史上我国不同力度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盈利的拉动作用,2013-2014年我国实施宽松财政政策时,企业库存和盈利均出现弱回升。2016年之后,随着产能周期的上升,库存和盈利的回升弹性都有所改善。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产能和库存周期的底部,如果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加力,有效刺激内需,改善供需格局并改善通胀,预计A股盈利增长将显著提升。在财政力度的不同情况下,2025年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同比可能分别达到20%和10%。

股市资金:历史上,我国宏观流动性与A股市场存在阶段性背离,股市微观资金变化与股市行情走势的相关性更高。预计2025年,政策的发力将推动基本面预期升温,A股市场的资金入市情况可能会比2024年进一步改善,全年净增量资金可能达到2万亿元。中央汇金、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是推动2024年ETF扩张的主要力量,预计2025年机构化仍将是ETF扩张的主要增量来源。

行业机遇:重视硬科技,关注消费医药。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科技板块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同时产业周期仍处于上升通道,基本面趋势更好、确定性更强。在细分领域中,可以重点布局AI技术应用端的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以及受到财政重点支持的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同时,在中高端制造方面,我国拥有产业集群、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供给优势,需求端内外需均有支撑,预计2025年景气将持续。此外,消费医药板块下跌时间长、估值低,反映了市场对消费板块投资机会的悲观预期。未来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向消费倾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政策发力背景下预期差较大。

对外贸易: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可能会再次扰乱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参考2018-2019年的情况,当时关税威胁出现后,存在抢出口现象,特别是在关税商品清单发布后抢出口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对美依赖度高的领域。同时,在2018-2019年贸易摩擦后,中国部分行业/商品通过绕道东南亚国家或与这些国家进行上下游分工来避开制裁。近两年我国对东南亚出口的高增长并非仅仅是转口,更多是由于其内需强劲,预计未来我国中高端制造将继续受益。

港股市场:预计2025年,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将保持宽松,美联储的降息趋势将持续,同时,除了港股通带来的资金流入,外资也可能阶段性回流。港股基本面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复苏进程的关键在于增量政策的实施速度,同时特朗普对华政策也可能对基本面产生影响。港股市场情绪可能受到特朗普政策出台节奏的影响,而中国香港的制度改革将有助于在长期维度上提振投资者信心。总体来看,影响港股的五大因素中,积极因素占多数。考虑到港股当前的估值和市场情绪均处于历史低位,海通证券预测2025年港股市场将呈现上升趋势。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的实施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国内经济的修复也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