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表上拔得头筹的是Discovery Capital, 是个专攻EM的非典型Tiger cub,属于宏观基金。今年52%,去年48%,22年亏了29%。底层交易是EM股票,国债,美国Credit。老板Rob Citrone也是匹兹堡钢铁人的小股东之一。1999年Discovery Capital创立,到了2014年,规模达到了150亿美金,虽然比专攻TMT的Tiger Global, Coatue小点,但和其他几个大型虎崽规模不相上下:Deerfield,Steadfast,Maverick, Long Pine, Viking。
但是宏观基金你懂的,风险资产兴盛的年景就是他们的受难日,从2014到2019年,Discovery年年亏钱,规模也掉到了20亿。Citrone的起点不可谓不艰辛,虽然在Tiger工作了四年,但是launch size只有5m,其中自己的钱4m。之后他受到索罗斯的青睐,给索罗斯管个专户,才慢慢发展起来。
上表的其他基金和其策略,我都大概清楚,有时间了再盘盘。有个观察,你看表现很好的多策略平台,比如Schonefeld, Citadel,Walleye,他们的股票多空都占比很大。今年股票这么好,你说多策略β含量大不大,肯定是大的。据分析0.3-0.4的指数相关性是有的,这里面贝塔少的是千禧和Verition,他们的rates, arb,vol这类东西多一点,更为分散。表上第二的PointState是Druckenmiller的Duquesne Capital原班人马成立,业绩起伏比较大,去年开始从多策略(啥都弄)回归传统的宏观基金。今年他的同门师兄弟Castle Hook表现其实好过他,有60%左右,从1季度追AI开始把把顺,把11月的Trump Trade也牢牢抓在手里。反观有些宏观基金,可谓把把错,从预测美国衰退开始,空标普错,抄底港股抄早了跑掉,9月刺激的时候刚好不在,真是衰。
榜三Contour是个low-net TMT基金,能做成这样挺优秀,22年只跌了11%,23年赚了27%,今年又是50%,复利起来比那些超大规模,或者只追求梦想的long-bias TMT可强多了。
表里没有的是一些垂直行业基金,比如生物科技。今年XBI又是0%,12月的大跌把很多生物基金又拉回了10%以内,但是这个行业PM的离散度实在是大,今年从30几到几个点的都有,但亏钱的一个都没有。
总之24年是个好年,从EM-阿根廷,到Trump Trade,到AI-Utility都是crowding/momentum的容易机会。我觉得这个市场里,作为中性的多策略平台继续贡献指数*0.7的费后(巨额费)收益,是对得起LP的。人家费前至少35-40%,那是远远跑赢了指数(23%)的,赚钱能力不是盖的。今年怎么弄?美指已经暴涨两年,可以适度调低收益预期,但是不要离场。现在ELS基金们纷纷越过高水位,如果有回撤,想让他们悲观不去抄底龙头股是难的。
下面借着聊榜一大哥Discovery, 按照成立时间盘点几个Tiger Cub中有名的传奇人物。
虎崽列传Maverick (Lee Ainslie),是最早的虎崽,1993年成立。2006年Maverick就管理百亿美金,是虎崽中最老最成功的一个,现在估计80亿规模。Lee很早就离开了老虎,他的钱不是Robertson给的,是德州的大金主Sam Wyly给的38mn。
Blue Ridge(John Griffin),1996年成立,2017年退出市场,20年年化15.4%,曾在2013年突破90亿规模。和Griffin同年退出行业的,还有Eric Mindich (Eaton Park),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盛最年轻合伙人创业。Eaton Park创业的时候那也是世上最大launch,2004年的35亿美金launch!
Deerfield (Arnold Snider,James Flynn),1994年成立,现在是个百亿美金规模的大所,一二级联动,专门投医药和生物,还有团队专门孵化新药。第一次听Deerfield介绍业务,怎么也听不懂。后来才知道生物基金做大了都是cross很多业务:二级、credit、专利权、孵化公司,因为这个领域IP是核心的核心,而产生价值就是一条路:FDA批准,所以围绕IP和如何设计一个药让FPA批,就成为核心know-how,很多生物基金干脆自己下场。
Lone Pine (Steve Mandel),1997年成立。Lone Pine大概是最知名的虎崽之一,Steve创业的时候比别的虎崽要老不少,在Tiger内部也是老一辈大哥。例如,Steve是56年生人,创业时候已经40,而Tiger Global的Chase Colman则是75年小伙。Lone Pine launch的时候是好几亿美金,这比其他虎崽的20-50mn要大好多,也显示了当时的江湖地位。Lone Pine顶峰的时候大概管理300亿,其多空旗舰基金至少十几年前就已经关闭,主要资产都是在其long only里面,22年跌了36%,不可谓不惨。现在管理规模170亿左右,Steve本人5年前就退出了组合管理。和很多大型Tiger cub一样,有CIO制度,或者并立三个PM作为投资委员会。
1999年99年成立的颇多,因为Julian Robertson本人2000年就会关闭老虎基金。有前述的Discovery, Matrix Capital, Coatue, Viking。
Matrix Capital (David Goel)是最懂semi的虎崽,co-founder是Matrix Partner的VC大佬Paul Ferri。Matrix Partner China就是经纬中国。不幸Goel本人今年夏天严重患病,不得不关闭经营25年的基金,遣散百亿美元的LP队伍。
Viking Global (Andreas Halvorsen) ,Halvorsen和Mandel一样创业前属于老虎的高管,他61年生人。而Goel和Laffont创业时候都是30不到的小伙。Viking和Lone Pine一样是generalist, 从工业到周期到消费到科技,什么都能搞。Viking出来的PM呈现了更分散的行业持仓,以及更具自上而下的组合考量。2011年开始一直到2023年中,Viking一直关闭旗舰基金募资。2017年,Viking巅峰规模管理320亿美元,决定退还80亿LP的钱。Viking的一大特点是产出人才,其内部提拔的CIO离开创业,给市场提供了人才。最近的就有Daniel Sundheim的D1,Ben Jacobs的Anomaly, 已经刚刚离职要单干的Jin Ning。
Coatue (Philippe and Thomas Laffont),中国开始熟悉寇图资本是2015年前后,他们从快的手里疯狂收购滴滴老股,不计价格,让我们真见识了二级资本干一级的暴力美学。Coatue在22年虎崽劫难中跑赢友军,只跌了19%,被奉为佳话。现在寇图取代了腰斩的老虎环球,成了科技梦想的代言人。他的PPT被广传,小基金可以放心买入标的,反正寇图会接盘。媒体报道Coatue有50bn的规模,坐上了虎崽的头把交椅,你看看灾年跌的少是多么重要。
我最近研究了一圈西岸的TMT基金,很多在22年之前都到了超过40亿的规模,一轮下跌规模腰斩,不幸的(21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先抄底中国ADR)21年22年被双杀,规模只剩几亿。由于确实无法回到高水位,公司财散人散,留下的只有GP前些年好光景的时候提的Carry和逢高入场的LP的泪水,这是二级PM相对一级的优势。
Coatue还有个历史悠久的spin-off, 是两个前合伙人Dan Gibson和Jeff Fieler在2011年创立。他们在Laffont决定转型走规模、投大股票时离开创业,专门投亚洲,投SMID,总部常年在湾仔。那年Coatue的规模是47亿。13年下来,规模和发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往回看十几年,能看出来赢家通吃,水涨船高的人并不多。其实单CIO模式想长期贡献15%+非常难,几乎没见到过,除了biotech的。任何基金,长期来看都滑向10%的年化收益。区别在于如果前几年抡对了,业绩居于业界前列,就能实现业绩和规模双击,产生向上的正螺旋,之后顺利转型asset gathering。
时光倒流-2011我搜了一张2011年的对冲基金业绩/规模排名,供大家缅怀一下。那一年,指数不行,但桥水的三个基金猛的不行,合计规模也达到了快700亿美金。Citadel 110亿规模,还是08年腰斩以后的规模,还没出高水位。2011可以算是个分水岭(标普涨幅0%),这一年对冲基金们还非常有alpha。之后就开启了标普的狂奔,到2021年底指数涨了3.8倍,到2024年底涨了4.8倍。在这个风险资产狂奔的时代,Tiger Global和Coatue的规模都最高扩大了10倍,而搞宏观的桥水只扩大了0.5倍。Citadel扩大了6倍,里面大多是自己赚出来的,但他们不募资,还退还LP的钱。DE Shaw的Oculus从70亿增长到130亿,也是严格限制capacity的结果。
2011对冲基金龙虎榜
但是世事难料,1999年底标普是1464,指数狂飙前2011年底是1257,也就是十年都没有出高水位。99年底站岗的,要到2012年才解套。而99年前的十年,又是标普狂飙的十年,涨了4.4倍。有句话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换句话说,时代给了你明星基金,你却用他来对付下一个时代。
预测未来十年的指数涨幅真的很难,听PM的也没用,他们也是站在自己的策略角度做预测、想募资。现实点说,还是有个合理的回报预期,多点开花,反算自己的配置计划比较实在。核心还是找到有alpha的人,别老判断β,特别是研究国运那种。
本文来源:海外对冲,原文标题:《24年对冲基金业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