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是1985年在美國紐約簽署的一項國際經濟協議,旨在降低美元匯率,改善美國貿易狀況。當時,美國面臨高額貿易逆差,而日本和德國則受到美元強勢的影響。主要參與國為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同意採取美元貶值、促進國際貿易平衡的措施。

廣場協議(日圓快速升值)

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面臨許多挑戰。美元經歷過山車波動後進入強勢階段,削弱了美國出口競爭力,導致貿易摩擦加劇。各國領導人意識到僅靠各自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因此決定齊聚紐約尋求合作。

協議核心是各國同意幹預外匯市場賣出美元、買入日圓和德國馬克。同時鼓勵日本、德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內需,促進進口。協議簽署後,美元迅速貶值,改善了美國的出口狀況。但引發了日本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最終導致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衰退。

廣場協議成為國際貨幣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強調各國之間政策協調的必要性。雖然其目的是促進經濟穩定和成長,但其長期影響提醒各國在製定政策時要謹慎,以避免出現新的經濟失衡。

廣場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國同意透過市場幹預降低美元匯率、拋售美元、買入日圓和德國馬克。與會各國一致認為,強勢美元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加劇貿易逆差。

另外,各國都致力於調整貨幣政策,鼓勵更靈活的匯率制度,特別是日本和德國,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

該協議還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經濟競爭力的結構性改革,特別是透過促進美國商品出口和減少貿易壁壘。各國同意加強政策協調並定期舉行會議,以確保行動一致。

廣場協議的實施使美元迅速貶值,改善了美國的出口,但也對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的資產泡沫與經濟衰退。

它對日本經濟產生了複雜而深遠的影響。首先,該協議導致日圓快速升值,導致日本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削弱其競爭力,直接影響製造業獲利、就業和投資。

為了應對日圓升值,日本政府採取了降低利率、增加公共支出等刺激內需的政策。雖然這在短期內促進了內需,但長期依賴刺激政策導致經濟結構無法優化,存在隱患。

另外,日圓升值引發大量資本流入,引發資產泡沫。投資人追逐房地產和股市,資產價格飆升。在金融監理寬鬆的背景下,投機活動猖獗,導致市場過熱。這個泡沫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破裂,導致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被稱為“失去的十年”。

廣場協議也改變了日本經濟政策的方向。為因應匯率波動和經濟成長放緩,日本更重視國內經濟穩定與結構性改革,努力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但這轉型面臨老化、競爭力下降等挑戰,最終對日本經濟長期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廣場協議推動了日圓升值。雖然短期內緩解了貿易失衡,但引發了資產泡沫和經濟結構性問題,導致日本經濟在隨後幾十年陷入困境,反映出匯率政策和國際合作的複雜性和挑戰。

廣場協議對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和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提醒各國在執行政策時需謹慎。其對日本經濟的深刻影響,特別是由此產生的資產泡沫和長期經濟衰退,體現了匯率政策和國際協調的複雜性。因此,各國在追求經濟平衡時,應關注潛在風險,確保政策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