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國投證券2024年度策略會在深圳召開,國投證券首席经济学家、國投產業研究院院長高善文帶來《雲開霧散曙光現》主題演講。

高善強調,在過去6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取得了非常積極進展,雖然在轉型過程中,經濟成長趨勢下滑,但從總量層面觀察,這種下滑是來自週期性的壓力,而不是經濟轉型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高善文也表示,2025年可能是個重要的轉捩點,從2023年總金額2024年的數據異常點,向保持溫和成長的轉折時期,泡沫帶來的失衡得到了修正,政府政策也更積極有力,也意味著股票市場的運作有了穩定可預期的宏觀環境。

轉型取得正面進展,週期性壓力超越了成長的煩惱

高善文表示,在2018年前後,中國經濟成長模式逐步擺脫依賴債務、基建和房地產驅動的成長形式,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有行業興起,有行業衰退,但從總量層面觀察,經濟的減速是來自週期性的壓力,更多的是屬於成長的煩惱,而不是經濟轉型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以全部上市公司為基礎(包括A股、港股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在細分行業層面上把這些上市公司分為三個類別,一類是政府支持鼓勵的,可望支持經濟轉型所引導的方向,這類上市公司超過2500家;一類是政府試圖加以規範管理與限制,產業自身也在逐步走向衰落,例如房地產、傳媒等行業,簡單地稱作限制類的行業,這類上市公司近500家;最後一類是在大量的細分行業中從經濟轉型和政府的政策引導的角度來講是完全中性的,政府既沒有刻意地去鼓勵這些產業的擴張,也沒有明確地去對這些產業的發展突顯限制的上市公司超2600家。

合併所有上市公司的數據,總營業收入佔2024年GDP總量50%以上,對整個經濟轉型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進一步觀察這種分類在其他維度上的變化情況,高善文將這些數據在不同指標下拆解。

從營業總收入的角度來看,中性產業佔全部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的65%左右,支持類產業的佔比大概在20%附近,限制類的行業更低。

從總市值的角度來看,中性產業佔比略高於50%,限制類和支援類在20%上下。2016年至今,中性產業的佔比無論是從營業總收入的角度或是從總市值策略的角度來看,都相對穩定。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限制類產業在營業總收入的佔比出現明顯下滑,而支持類產業的佔比出現明顯擴張,從總市值的角度來看也同样如此。

同時這些數據也表明,經濟轉型在確定性地發生。無論經濟成長如何波動,中性產業的佔比一直維持不變,不受到限制性和支持性政策的影響。

高善文表示,人們很容易把總量層面的問題與結構轉型的問題連結起來,甚至歸結為結構轉型的原因。但觀察中性產業的表現,無論是從總市值或是營業收入的角度,其佔比都相對穩定。所以,中性產業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更與週期性力量相聯繫,更少與所謂的成長的煩惱、轉型的代價連結起來,從僱用員工數據來看也是如此。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濟的轉型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但是經濟的轉型的同時,經濟成長也出現了下滑,但這種下滑與經濟轉型之間並沒有很大的關係,它更反映了經濟週期性力量的下降。

2025年可能是重要的轉捩點

高善文表示,一般性的介入措施包括大規模降息,穩定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政府部門資產負債表擴張,是否規模夠大,是否足夠及時,是否足夠有力,我們的政府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降息層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金融機構也應該包括影子類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也需要更大力度的擴張。經濟從國際經驗來看也會轉入相對溫和的成長,維持較長時間的溫和增長後才能恢復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2025年可能是個重要的轉捩點,地產、就業等領域將從明顯超調的局面向溫和成長過渡,房地產泡沫破灭带来的失衡将逐步得到修正,政府的政策也將更積極有力,為股票市場的運作提供有利的宏觀環境。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