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产业一季度产量大幅下降,二季度市场供需预期平衡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29.45万吨,同比大幅减少44.7%。一季度国内多晶硅市场呈现“三低一高”的运行状态,即市场价格和供需保持低位,但库存维持高位。
在供需方面,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企业平均开工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40%以下,产量同比大幅减少。进口量预期为0.85万吨,占比不足3%。单晶硅产量为144.23Gw,同比减少26.1%,硅料需求为29.87万吨,预期多晶硅出口0.6万吨,同比增长65.8%,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终端光伏领域,国内装机39.47GW,同比增长7.49%,组件出口36.6GW,同比下降1.0%,部分国家如葡萄牙、巴基斯坦组件出口量同比显著增长;电池片累计出口11.1GW,同比下降8.4%。库存方面,截至3月底,国内多晶硅行业库存总量仍在39.18万吨左右,本季度多晶硅环节处于小幅去库状态。
在价格方面,一季度国内N型复投料价格稳定在4.16万元/吨左右,同比下跌41.49%,价格一路下跌,基本跌破所有在产企业的现金成本,全行业亏现金流已经超过三个季度。
二季度市场展望
展望2025年二季度,我国多晶硅市场供需仍维持平衡状态。供应量可能受到新增产能投放及二季度末丰水期的影响,但考虑到目前价格低迷,多数企业将优先考虑采取产能置换的方式进行平衡,预期二季度国内供应量30-32万吨,增幅不超过10%。硅片产量有望达到150GW,对于硅料需求31.5万吨。虽然库存依旧保持高位,但期货蓄水池作用逐步显现,也将缓解产业内的库存压力。
价格方面,预期二季度国内多晶硅价格保持平衡,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更多的是受到市场“430”、“531”抢装之后,终端需求悲观预期的影响。业内对于企业低价集中抛货、丰水期集中复产的恐慌预期,但经核实,“低价抛售”的消息为毫无依据地推测,企业并未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中美关税战对市场的影响
为了应对美国关税壁垒,中国晶硅光伏企业将积极探索第三国路径,加速海外布局,并通过技术迭代巩固竞争力。如果以欧洲的20%对等关税作为基准,10%的关税且具备光伏制造能力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地区,预期未来北非中东地区将会取代东南亚成为新一轮的出口美国区域。
指标 | 2025年一季度 | 同比变化 |
---|---|---|
国内多晶硅产量 | 29.45万吨 | -44.7% |
单晶硅产量 | 144.23Gw | -26.1% |
国内装机 | 39.47GW | +7.49% |
组件出口 | 36.6GW | -1.0% |
电池片出口 | 11.1GW | -8.4% |
国内多晶硅库存 | 39.18万吨 | - |
国内N型复投料价格 | 4.16万元/吨 | -41.49% |